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3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1.4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12-13页 |
1.4.1 研究视角的创新 | 第12页 |
1.4.2 研究方法的创新 | 第12-13页 |
第二章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3-21页 |
2.1 企业社会责任 | 第13-16页 |
2.1.1 国外文献回顾 | 第13-15页 |
2.1.2 国内文献回顾 | 第15页 |
2.1.3 文献述评 | 第15-16页 |
2.2 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 | 第16-19页 |
2.2.1 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内容的研究 | 第16-17页 |
2.2.2 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方式的研究 | 第17页 |
2.2.3 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 | 第17-18页 |
2.2.4 文献述评 | 第18-19页 |
2.3 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与市场反应关系的研究 | 第19-20页 |
2.3.1 国外文献回顾 | 第19页 |
2.3.2 国内文献回顾 | 第19-20页 |
2.3.3 文献述评 | 第2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第三章 理论分析与制度背景 | 第21-27页 |
3.1 理论分析 | 第21-22页 |
3.1.1 决策有用性理论 | 第21页 |
3.1.2 信号传递理论 | 第21页 |
3.1.3 声誉理论 | 第21-22页 |
3.1.4 市场有效性理论 | 第22页 |
3.2 国内外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制度背景 | 第22-25页 |
3.2.1 国际社会责任标准发展 | 第22-24页 |
3.2.2 国内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制度环境 | 第24-25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25-27页 |
第四章 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状况分析 | 第27-34页 |
4.1 深交所A股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发布情况分析 | 第27-32页 |
4.1.1 社会责任报告发布数量分析 | 第27-28页 |
4.1.2 社会责任报告发布意愿分析 | 第28-29页 |
4.1.3 社会责任报告发布行业分析 | 第29-31页 |
4.1.4 社会责任报告编制标准分析 | 第31-32页 |
4.2 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状况总结分析 | 第32-34页 |
4.2.1 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进展 | 第32-33页 |
4.2.2 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存在的不足 | 第33-34页 |
第五章 实证研究 | 第34-54页 |
5.1 样本的搜集与统计 | 第34-35页 |
5.2 研究假设与变量选择 | 第35-40页 |
5.2.1 研究假设 | 第35-36页 |
5.2.2 变量选择 | 第36-40页 |
5.3 模型设计 | 第40-41页 |
5.4 描述性统计 | 第41-42页 |
5.4.1 假设一、假设二的样本描述性统计 | 第41-42页 |
5.4.2 假设三的样本描述性统计 | 第42页 |
5.5 相关性检验 | 第42-43页 |
5.5.1 假设一、假设二的样本相关性检验 | 第42-43页 |
5.5.2 假设三的样本相关性检验 | 第43页 |
5.6 事件研究法的实证检验结果 | 第43-49页 |
5.6.1 假设一的实证结果及分析 | 第43-46页 |
5.6.2 假设二的实证结果及分析 | 第46-49页 |
5.7 多元回归法的实证结果及分析 | 第49-54页 |
5.7.1 假设一实证结果及分析 | 第49-50页 |
5.7.2 假设二实证结果及分析 | 第50-52页 |
5.7.3 假设三的实证结果及分析 | 第52-54页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启示展望 | 第54-57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54-55页 |
6.1.1 假设一的结论 | 第54页 |
6.1.2 假设二的结论 | 第54页 |
6.1.3 假设三的结论 | 第54-55页 |
6.2 启示与建议 | 第55-56页 |
6.2.1 倡导企业发布社会责任报告 | 第55页 |
6.2.2 强调政府责任,承担约束和监督职能 | 第55页 |
6.2.3 鼓励鉴证机构参与,提高社会责任报告质量 | 第55-56页 |
6.3 研究局限 | 第56页 |
6.3.1 配比公司的选取缺乏客观统一的标准 | 第56页 |
6.3.2 研究方法自身的缺陷 | 第56页 |
6.4 未来研究展望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研究生期间学术成果 | 第61-62页 |
后记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