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无机化学论文--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论文--第Ⅳ族非金属元素(碳和硅)及其化合物论文--碳C论文

碳量子点的合成及其金属离子分析应用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前言第11-23页
    1.1 碳量子点的简介第11页
    1.2 碳量子点的光学性质第11-13页
        1.2.1 激发波长依赖性第12页
        1.2.2 pH依赖性第12页
        1.2.3 电化学发光性质第12页
        1.2.4 上转换发光第12-13页
    1.3 碳量子点荧光探针的特征第13-15页
        1.3.1 无毒性第13-14页
        1.3.2 优良的水溶性第14页
        1.3.3 易修饰性第14-15页
    1.4 碳量子点的合成第15-18页
        1.4.1 电弧放电法第16页
        1.4.2 激光消融法第16-17页
        1.4.3 电化学氧化法第17页
        1.4.4 水热法第17页
        1.4.5 载体合成法第17-18页
        1.4.6 微波辅助法第18页
    1.5 制备碳量子点的碳源第18-19页
    1.6 碳量子点的应用第19-22页
        1.6.1 金属离子检测第19-20页
        1.6.2 生物成像及有机物分析第20-21页
        1.6.3 其他应用第21-22页
    1.7 本论文的立体思路及主要内容第22-23页
第二章 碳量子点修饰纳米硅胶(SiO2@CDs)荧光猝灭法测定茶叶中铜第23-33页
    2.1 实验部分第24-25页
        2.1.1 仪器装置第24页
        2.1.2 试剂与标准溶液第24页
        2.1.3 碳量子点修饰纳米硅胶(SiO2@CDs)的制备第24-25页
        2.1.4 样品处理第25页
        2.1.5 实验方法第25页
    2.2 结果与讨论第25-32页
        2.2.1 碳量子点修饰纳米硅胶(SiO2@CDs)的表征第25-27页
        2.2.2 Cu~(2+)荧光猝灭法检测机理第27-28页
        2.2.3 pH的影响第28-29页
        2.2.4 反应温度和时间的影响第29-30页
        2.2.5 干扰离子第30-31页
        2.2.6 方法的分析性能第31页
        2.2.7 实际样品分析第31-32页
    2.3 结论第32-33页
第三章 基于碳点修饰双发射峰纳米硅胶比率荧光法测定环境水样中Cr(Ⅲ)和Cr(Ⅵ)第33-44页
    3.1 实验部分第34-36页
        3.1.1 仪器装置第34页
        3.1.2 试剂与标准溶液第34页
        3.1.3 制备碳点包裹双发射峰纳米硅胶第34-35页
        3.1.4 样品处理第35-36页
        3.1.5 实验方法第36页
    3.2 结果与讨论第36-43页
        3.2.1 碳点修饰双发射峰纳米硅胶的表征第36-37页
        3.2.2 Cr(Ⅵ)的检测机理第37页
        3.2.3 反应酸介质及浓度的影响第37-39页
        3.2.4 KBrO_3浓度的影响第39-40页
        3.2.5 反应温度和时间的影响第40-41页
        3.2.6 干扰离子的影响第41-42页
        3.2.7 方法的分析性能第42页
        3.2.8 实际样品分析第42-43页
    3.3 结论第43-44页
第四章 基于碳点修饰双发射峰纳米硅胶比率荧光法检测塑料制品中双酚A(BPA)第44-53页
    4.1 实验部分第45-46页
        4.1.1 仪器装置第45页
        4.1.2 试剂与标准溶液第45页
        4.1.3 制备碳点包裹双发射峰纳米硅胶第45-46页
        4.1.4 样品处理第46页
        4.1.5 实验方法第46页
    4.2 结果与讨论第46-52页
        4.2.1 碳点修饰双发射峰纳米硅胶的表征第46-47页
        4.2.2 BPA比率荧光探针的分析机理第47-48页
        4.2.3 反应酸介质及浓度的影响第48-49页
        4.2.4 KBrO_3浓度的影响第49页
        4.2.5 反应温度和时间的影响第49-50页
        4.2.6 干扰离子的影响第50-51页
        4.2.7 方法的分析性能第51页
        4.2.8 样品的测定第51-52页
    4.3 结论第52-53页
第五章 结论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68页
致谢第68-69页
个人简历 硕士研究生学习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磁性印迹聚合物的合成及其对食用油中塑化剂的分析
下一篇:功能化石墨烯掺杂纳米粒子构筑电化学传感器用于有机磷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