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虚拟机动态迀移的主动容错系统设计与实现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10-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19页 |
1.1 研究的背景 | 第13-15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16页 |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16-19页 |
第二章 容错技术简介 | 第19-29页 |
2.1 错误模型 | 第19-22页 |
2.2 被动容错技术 | 第22-26页 |
2.3 主动容错技术 | 第26-29页 |
2.3.1 主动容错简介 | 第26页 |
2.3.2 相关技术 | 第26-29页 |
第三章 主动容错系统的设计 | 第29-47页 |
3.1 协同计算云平台的概述 | 第29-32页 |
3.1.1 平台整体结构 | 第29-30页 |
3.1.2 子中心集群的层次结构 | 第30-32页 |
3.2 计算模块的容错设计 | 第32-34页 |
3.3 主动容错的结构设计 | 第34-36页 |
3.4 监控模块的设计 | 第36-38页 |
3.4.1 收集数据种类 | 第36页 |
3.4.2 数据收集进程结构 | 第36-38页 |
3.5 错误预测模块的设计 | 第38-44页 |
3.5.1 阈值方案 | 第39-41页 |
3.5.2 阈值梯度方案 | 第41-43页 |
3.5.3 综合方案 | 第43-44页 |
3.6 容错迁移模块 | 第44-45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第四章 主动容错系统的实现 | 第47-57页 |
4.1 系统的总体实现 | 第47-48页 |
4.2 数据收集模块的实现 | 第48-52页 |
4.2.1 硬件数据的收集 | 第48-50页 |
4.2.2 系统数据的收集 | 第50-52页 |
4.3 错误预测模块的实现 | 第52-54页 |
4.4 容错迁移模块的实现 | 第54-5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五章 实验与分析 | 第57-63页 |
5.1 实验环境 | 第57页 |
5.2 两种算法流程 | 第57-59页 |
5.3 算法性测试 | 第59-63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3-65页 |
致谢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69页 |
作者简介 | 第69-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