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0-19页 |
1.1 选题的背景 | 第10-11页 |
1.2 选题的意义 | 第11-12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1页 |
1.2.2 实践意义 | 第11-12页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2-15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1.4 数据来源与收集 | 第15-17页 |
1.4.1 储能技术领域范围的界定 | 第15-16页 |
1.4.2 数据来源 | 第16-17页 |
1.5 框架结构 | 第17-18页 |
1.6 研究创新点 | 第18-19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9-25页 |
2.1 储能技术相关研究 | 第19-21页 |
2.1.1 储能相关概念界定 | 第19-20页 |
2.1.2 储能技术测度相关研究 | 第20页 |
2.1.3 储能技术相关研究简评 | 第20-21页 |
2.2 科技创新测度及辨识相关研究 | 第21-25页 |
2.2.1 科学计量学方法在科技创新测度及辨识方面的相关研究 | 第21-23页 |
2.2.2 社会网络分析法在科技创新测度及辨识方面的相关研究 | 第23-24页 |
2.2.3 科技创新测度及辨识相关研究简评 | 第24-25页 |
3 储能技术总领域的科技创新能力测度与国际比较 | 第25-36页 |
3.1 数据及方法 | 第25-26页 |
3.2 研究结果 | 第26-35页 |
3.2.1 科学产出 | 第26-29页 |
3.2.2 科学影响力 | 第29-31页 |
3.2.3 跨国家/地区的科学合作网络 | 第31-33页 |
3.2.4 研究主题共现网络 | 第33-35页 |
3.3 结论及建议 | 第35-36页 |
4 储能技术分领域的科技创新能力测度与国际比较 | 第36-45页 |
4.1 数据及方法 | 第36-37页 |
4.2 研究结果 | 第37-44页 |
4.2.1 科学产出分析 | 第37-40页 |
4.2.2 科学影响力分析 | 第40-42页 |
4.2.3 科学合作分析 | 第42-44页 |
4.3 结论及建议 | 第44-45页 |
5 储能技术领域的研究热点、前沿及创新趋势 | 第45-59页 |
5.1 数据和方法 | 第45-46页 |
5.2 结果和分析 | 第46-57页 |
5.2.1 关键词描述性分析 | 第46-48页 |
5.2.2 研究主题的兴衰 | 第48-49页 |
5.2.3 关键词共现网络分析 | 第49-57页 |
5.3 结论及建议 | 第57-59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59-62页 |
6.1 主要研究结论 | 第59-60页 |
6.2 研究不足 | 第60页 |
6.3 未来展望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