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新闻学、新闻事业论文--各类型报纸论文--专业报纸论文

都市报媒介事件建构公共认同--以十八大报道为例

[中文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第一章:绪论第8-16页
    一、研究缘起与研究问题第8-9页
    二、文献综述第9-14页
        2.1 关于“媒介事件”的研究文献第9-11页
        2.2 关于“都市报重大题材报道”的研究文献第11-12页
        2.3 关于“建构公共认同”的研究文献第12-14页
    三、研究意义第14-16页
        3.1 理论意义第14页
        3.2 实际意义第14-15页
        3.3 创新意义第15-16页
第二章 都市报与央媒在十八大报道中的不同表现第16-31页
    一、都市报:小报如何书写宏大?第16-21页
        1.1 《新闻晨报》之“党校十年”:“新时政报道”的创新第16-19页
        1.2 《新京报》之“报国”:社会改革变迁的“素描”第19-20页
        1.3 《南方都市报》之全媒体展示:内容传播效果实现最大化第20-21页
    二、央媒:大平台如何传递小感动?第21-22页
        2.1 《人民日报》:保持深度优势,联系现实生活第21-22页
        2.2 央视:特写、镜头关注小人物、小感动第22页
    三、都市报VS央媒:内容引领、策划先行、殊途同归第22-24页
        3.1 案例分析第22-23页
        3.2 比较研究第23-24页
    四、抽样调查:公众对“媒介事件”认知、认同分歧明显第24-31页
第三章 传统媒体营造“媒介事件”对建构公共认同的推动与“盲动”第31-37页
    一、传统媒体在十八大报道中积极营造“媒介事件”第31-32页
    二、“媒介事件”影响、推动公众达成一致认同第32-33页
    三、“媒介事件”传播学意义上的局限性第33-37页
第四章 都市报重大题材报道的操作范式第37-42页
    一、“看客”转变为“播客”,“描红”转变为“涂鸦”第37-38页
    二、“播客”、“涂鸦”共有的价值评判体系第38-39页
    三、都市报重大题材新闻策划理应秉持受众取向第39-42页
第五章 结语第42-45页
    一、回答研究问题与理论总结第42-44页
    二、论文局限性与研究建议第44-45页
附录1:新闻晨报“党校十课”特刊新闻采样列表第45-46页
附录2:新京报“报国”特刊新闻采样列表第46-49页
参考文献第49-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分段进水多级AO工艺脱氮除磷特性及微生物作用机制研究
下一篇:室内苯污染的植物生态修复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