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9-12页 |
0.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页 |
0.2 研究方法 | 第9-10页 |
0.3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框架 | 第10-11页 |
0.4 论文创新与不足 | 第11-12页 |
1 国内外研究的文献综述 | 第12-17页 |
1.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1.1.1 发展经济学的人.迁移理论 | 第12页 |
1.1.2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 | 第12-13页 |
1.1.3 城镇化促进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 第13-14页 |
1.1.4 对发展中国家城镇化与经济增长的研究 | 第14页 |
1.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4-17页 |
1.2.1 支持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 第14-15页 |
1.2.2 质疑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 第15-17页 |
2 城镇化促进经济增长的内在逻辑分析 | 第17-22页 |
2.1 二元经济结构下的劳动力转移 | 第17-18页 |
2.2 内生经济增长的聚集效应 | 第18-20页 |
2.2.1 促进分工 | 第18-19页 |
2.2.2 知识溢出 | 第19页 |
2.2.3 规模经济 | 第19-20页 |
2.3 消费需求理论 | 第20-22页 |
2.3.1 马克思的消费理论 | 第20页 |
2.3.2 凯恩斯的需求理论 | 第20页 |
2.3.3 小结 | 第20-22页 |
3 城镇化对中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 第22-27页 |
3.1 模型设定及指标选择 | 第22-23页 |
3.2 数据来源及说明 | 第23-25页 |
3.2.1 人均产出 | 第23页 |
3.2.2 人均资本 | 第23-24页 |
3.2.3 人力资本 | 第24页 |
3.2.4 人均财政支出 | 第24页 |
3.2.5 人.城镇化水平 | 第24页 |
3.2.6 城市分散程度 | 第24-25页 |
3.2.7 非农就业比例 | 第25页 |
3.3 检验及结果分析 | 第25-27页 |
4 中部地区以城镇化促进经济增长中存在的问题 | 第27-36页 |
4.1 城镇化内生发展动力不足 | 第27-31页 |
4.1.1 产业结构单一,升级缓慢 | 第27-29页 |
4.1.2 区域间产业同构化严重,专业分工发展缓慢 | 第29-30页 |
4.1.3 资源型地区推进城镇化进程缓慢 | 第30-31页 |
4.2 城镇化发展模式重速度轻质量 | 第31-34页 |
4.2.1 城市土地扩张过快 | 第31-32页 |
4.2.2 城市公共服务入不足 | 第32-33页 |
4.2.3 城镇体系失衡 | 第33-34页 |
4.3 人.过度外迁不利于推进城镇化与经济增长 | 第34-36页 |
4.3.1 本地就业吸纳不足,人.大规模跨省迁出 | 第34-35页 |
4.3.2 潜在城镇化人.流失,异地城镇化现象普遍 | 第35-36页 |
5 中部地区以城镇化促进经济增长的对策 | 第36-42页 |
5.1 强化内生动力,形成城镇化、产业升级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 第36-38页 |
5.1.1 以区域经济政策为引导,完善跨区域合作机制 | 第36-37页 |
5.1.2 以承接产业转移为契机,促进产业升级 | 第37-38页 |
5.1.3 依托国家规划,实现资源型地区可持续发展 | 第38页 |
5.2 以就业为导向,降低落户门槛,吸引人才就地城镇化 | 第38-39页 |
5.2.1 优先发展第三产业,解决本地就业供给不足问题 | 第38-39页 |
5.2.2 鼓励返乡创业,降低城镇化门槛,吸引人才就地城镇化 | 第39页 |
5.3 提高城镇化质量,完善城镇体系 | 第39-42页 |
5.3.1 坚持人.、土地协调发展 | 第39-40页 |
5.3.2 完善城市基本公共服务 | 第40页 |
5.3.3 大力发展中小城市、小城镇 | 第40-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 第47-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