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3页 |
1.1 污泥的概述 | 第11-16页 |
1.1.1 污泥的产生与组成 | 第11-12页 |
1.1.2 污泥的分类与特性 | 第12-13页 |
1.1.3 污泥的处置处理现状 | 第13-16页 |
1.2 污泥调质的概述 | 第16-18页 |
1.2.1 污泥调质原理 | 第16页 |
1.2.2 污泥调质方法 | 第16-18页 |
1.3 半焦的概述 | 第18-20页 |
1.3.1 半焦产生及特性 | 第19页 |
1.3.2 半焦利用的现状 | 第19-20页 |
1.4 污泥半焦浆的概述 | 第20-21页 |
1.4.1 污泥半焦浆的现状 | 第20页 |
1.4.2 研制污泥半焦浆的意义 | 第20-21页 |
1.5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21-23页 |
第二章 半焦的质量特性对污泥的调质与浓缩脱水的影响 | 第23-35页 |
2.1 实验部分 | 第23-26页 |
2.1.1 实验材料 | 第23-24页 |
2.1.2 实验方法 | 第24-26页 |
2.1.3 污泥浓缩脱水效果的表征方法 | 第26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26-31页 |
2.2.1 半焦的粒径对污泥调质与浓缩脱水效果的影响 | 第26-27页 |
2.2.2 半焦的添加量对污泥调质与浓缩脱水效果的影响 | 第27-28页 |
2.2.3 热解条件对基于半焦的污泥调质与浓缩脱水效果的影响 | 第28页 |
2.2.4 半焦的质量参数与基于半焦的污泥调质与浓缩脱水效果的关系 | 第28-29页 |
2.2.5 半焦的孔隙结构与基于半焦的污泥调质与浓缩脱水效果的关系 | 第29-30页 |
2.2.6 半焦对污泥调质与浓缩脱水的影响效果 | 第30-31页 |
2.3 机理讨论 | 第31-33页 |
2.3.1 红外光谱分析 | 第31-33页 |
2.3.2 扫描电镜 | 第3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第三章 化学絮凝剂对基于半焦的污泥调质与浓缩脱水的影响 | 第35-45页 |
3.1 实验部分 | 第36-37页 |
3.1.1 实验材料 | 第36页 |
3.1.2 实验方法 | 第36页 |
3.1.3 污泥浓缩脱水效果的表征方法 | 第36-37页 |
3.2 化学絮凝剂及其浓度对基于半焦的污泥调质与浓缩脱水效果的影响 | 第37-43页 |
3.2.1 单一化学絮凝剂及其浓度对基于半焦的污泥调质与浓缩脱水效果的影响 | 第37-40页 |
3.2.2 化学絮凝剂复配及其浓度对基于半焦的污泥调质与浓缩脱水效果的影响 | 第40-42页 |
3.2.3 化学絮凝剂对基于半焦的污泥调质与浓缩脱水的影响效果 | 第42-43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第四章 污泥与半焦混合物的成浆性能研究 | 第45-55页 |
4.1 实验部分 | 第45-47页 |
4.1.1 实验材料 | 第45-46页 |
4.1.2 实验方法 | 第46页 |
4.1.3 污泥半焦浆性能的表征方法 | 第46-47页 |
4.2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7-53页 |
4.2.1 添加剂的种类及其添加量对污泥半焦浆成浆性能的影响 | 第47-50页 |
4.2.2 污泥的掺混量对污泥半焦浆成浆性能的影响 | 第50-53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第五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55-57页 |
5.1 本文的主要工作及结论 | 第55-56页 |
5.2 展望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致谢 | 第61-63页 |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