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研究背景及选题来源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选题来源 | 第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1.2.1 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标准研究概述 | 第11-12页 |
1.2.2 能力诊断测评研究概述 | 第12-14页 |
1.2.3 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 | 第14-15页 |
1.3 研究目标及意义 | 第15-16页 |
1.3.1 研究目标 | 第15页 |
1.3.2 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6-17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第二章 基础知识及相关技术 | 第17-29页 |
2.1 能力测评相关理论 | 第17-25页 |
2.1.1 能力测评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17-18页 |
2.1.2 能力测评指标权重系数的确定 | 第18-25页 |
2.2 系统相关技术 | 第25-29页 |
2.2.1 B/S体系结构 | 第25-26页 |
2.2.2 MVC架构模式 | 第26-29页 |
第三章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评价模型 | 第29-45页 |
3.1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 第29-32页 |
3.1.1 评价指标选择依据 | 第29页 |
3.1.2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 第29-32页 |
3.2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评价指标权重系数 | 第32-38页 |
3.2.1 一级评价指标权重系数 | 第32-34页 |
3.2.2 二级评价指标权重系数 | 第34-37页 |
3.2.3 评价体系指标权重系数的综合结果 | 第37-38页 |
3.3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 第38-45页 |
3.3.1 模糊综合评价法概述 | 第39-41页 |
3.3.2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 第41页 |
3.3.3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实例说明 | 第41-45页 |
第四章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诊断测评系统分析 | 第45-50页 |
4.1 系统目标 | 第45页 |
4.2 需求分析 | 第45-47页 |
4.2.1 系统功能性需求 | 第45-46页 |
4.2.2 系统非功能性需求 | 第46-47页 |
4.3 业务流程分析 | 第47-48页 |
4.3.1 测评教师业务流程 | 第48页 |
4.3.2 培训机构管理人员业务流程 | 第48页 |
4.3.3 班级管理员业务流程 | 第48页 |
4.4 数据流程分析 | 第48-50页 |
第五章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诊断测评系统设计 | 第50-58页 |
5.1 系统的体系结构设计 | 第50-51页 |
5.2 系统总体功能设计 | 第51页 |
5.3 系统各模块功能设计 | 第51-52页 |
5.3.1 题库及试卷生成模块设计 | 第51-52页 |
5.3.2 指标权重设置模块设计 | 第52页 |
5.3.3 测评实施模块设计 | 第52页 |
5.3.4 测评诊断模块设计 | 第52页 |
5.3.5 课程推荐模块设计 | 第52页 |
5.3.6 系统角色模块设计 | 第52页 |
5.4 数据库设计 | 第52-58页 |
5.4.1 概念模型设计 | 第53页 |
5.4.2 逻辑模型设计 | 第53-56页 |
5.4.3 物理模型设计 | 第56-58页 |
第六章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诊断测评系统的实现 | 第58-65页 |
6.1 系统开发工具与运行环境 | 第58页 |
6.2 系统连接数据库 | 第58页 |
6.3 系统主要功能模块实现 | 第58-61页 |
6.3.1 题库管理功能的实现 | 第58-59页 |
6.3.2 诊断测评功能的实现 | 第59-60页 |
6.3.3 课程推荐功能的实现 | 第60-61页 |
6.4 系统主要界面展示 | 第61-64页 |
6.5 系统测试 | 第64-65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