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英文摘要)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1页 |
1.1 引言 | 第11页 |
1.2 静压桩问题的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1 桩周土体的变化 | 第11-13页 |
1.2.2 周边环境受到的影响 | 第13页 |
1.2.3 群桩的挤土效应 | 第13-14页 |
1.2.4 减少静压桩挤土效应的施工措施 | 第14页 |
1.3 静压桩问题的理论分析与评价 | 第14-19页 |
1.3.1 圆孔扩张法 | 第14-15页 |
1.3.2 应变路径法 | 第15-17页 |
1.3.3 有限单元法 | 第17-19页 |
1.4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第二章 静压单桩挤土位移场的解析解 | 第21-53页 |
2.1 引言 | 第21页 |
2.2 小应变假定情况下静压桩挤土位移场的解析解 | 第21-33页 |
2.2.1 基本假定及模型的建立 | 第21-22页 |
2.2.2 模型的分析与求解 | 第22-33页 |
2.3 大应变情况下静压桩的挤土位移场 | 第33-34页 |
2.4 考虑管桩及预钻孔情况下的挤土位移场解析解 | 第34-36页 |
2.4.1 管桩情况下的挤土位移场 | 第34-35页 |
2.4.2 预钻孔情况下的挤土位移场 | 第35-36页 |
2.5 小应变与大应变情况下挤土位移场的分析与比较 | 第36-51页 |
2.5.1 小应变情况下位移场的变化 | 第36-45页 |
2.5.2 大应变情况下位移场的变化 | 第45-47页 |
2.5.3 大小应变情况下位移场的对比分析 | 第47-49页 |
2.5.4 开口管桩及预钻孔情况下的位移场分析 | 第49-51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第三章 静压群桩挤土位移场的解析解 | 第53-72页 |
3.1 引言 | 第53页 |
3.2 二桩情况下的静压桩挤土位移场 | 第53-57页 |
3.2.1 基本假定及模型的建立 | 第53页 |
3.2.2 二桩情况下位移场的分析与求解 | 第53-57页 |
3.3 排桩情况下的静压桩挤土位移场 | 第57-59页 |
3.3.1 基本假定及模型的建立 | 第57页 |
3.3.2 排桩情况下挤土位移场的分析与求解 | 第57-59页 |
3.4 群桩情况下的静压桩挤土位移场 | 第59-61页 |
3.4.1 基本假定及模型的建立 | 第59页 |
3.4.2 群桩情况下位移场的分析与求解 | 第59-61页 |
3.5 群桩挤土位移场的分析 | 第61-70页 |
3.5.1 二桩情况下的位移场分析 | 第61-64页 |
3.5.2 排桩情况下的位移场分析 | 第64-67页 |
3.5.3 群桩情况下的位移场分析 | 第67-70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70-72页 |
第四章 静压桩挤土效应的数值模拟及参数研究 | 第72-93页 |
4.1 有限元分析在静力压桩过程中的几个问题 | 第72-75页 |
4.1.1 有限变形问题 | 第72页 |
4.1.2 接触问题 | 第72-74页 |
4.1.3 本构关系问题 | 第74-75页 |
4.1.4 荷载施加问题 | 第75页 |
4.2 桩土模量比对静压桩挤土效应的影响 | 第75-78页 |
4.2.1 基本假定和计算简图 | 第75-76页 |
4.2.2 计算参数设计 | 第76-77页 |
4.2.3 不同模量比情况下的位移场对比分析 | 第77-78页 |
4.3 不同摩擦对静压桩挤土效应的影响 | 第78-81页 |
4.3.1 计算参数设定 | 第78-79页 |
4.3.2 不同摩擦情况下的位移场对比分析 | 第79-81页 |
4.4 不同接触面刚度对静压桩挤土效应的影响 | 第81-83页 |
4.4.1 计算参数设定 | 第81页 |
4.4.2 不同刚度情况下的位移场对比分析 | 第81-83页 |
4.5 不同泊松比对静压桩挤土效应的影响 | 第83-85页 |
4.5.1 计算参数设定 | 第83页 |
4.5.2 不同泊松比情况下的位移场对比分析 | 第83-85页 |
4.6 不同C和Φ对静压桩挤土效应的影响 | 第85-87页 |
4.6.1 计算参数设定 | 第85页 |
4.6.2 不同C和Φ情况下的位移场对比分析 | 第85-87页 |
4.7 解析解与数值解的对比分析 | 第87-91页 |
4.7.1 解析解的说明及数值计算的参数 | 第87-88页 |
4.7.2 水平向位移的对比 | 第88-89页 |
4.7.3 竖向位移的对比 | 第89-91页 |
4.8 本章小结 | 第91-93页 |
第五章 减少静压桩挤土效应施工措施的效果分析 | 第93-105页 |
5.1 引言 | 第93页 |
5.2 预钻孔措施下的挤土效应分析 | 第93-100页 |
5.2.1 计算参数 | 第93-94页 |
5.2.2 预钻孔径对挤土效应的影响 | 第94-98页 |
5.2.3 预钻孔深度对挤土效应的影响 | 第98-100页 |
5.3 防挤土槽措施下的挤土效应分析 | 第100-104页 |
5.3.1 计算参数 | 第100页 |
5.3.2 防挤土槽深度对挤土效应的影响 | 第100-104页 |
5.3.3 槽距桩中心距离对挤土效应的影响 | 第104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04-105页 |
第六章 现场试验及工程实例的应用研究 | 第105-109页 |
6.1 单桩引起的挤土位移预测 | 第105-107页 |
6.1.1 现场试验介绍 | 第105页 |
6.1.2 测点布置方案 | 第105-106页 |
6.1.3 试验结果与单桩挤土位移解析解的对比分析 | 第106-107页 |
6.2 群桩施工引起的挤土效应 | 第107-109页 |
6.2.1 工程介绍 | 第107页 |
6.2.2 实测位移场与群桩解析解的对比分析 | 第107-109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 第109-112页 |
7.1 结论 | 第109-111页 |
7.2 进一步研究工作的建议 | 第111-112页 |
参考文献 | 第112-119页 |
致谢 | 第119-120页 |
附录1 个人简历及发表论文情况 | 第120-121页 |
附录2 浙江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历届博士学位论文目录 | 第121-12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