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科学总论论文--社会学论文--社会学理论与方法论论文--学派及其研究论文

鲍德里亚消费社会理论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引言第9-12页
    (一)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9页
        1. 理论意义第9页
        2. 实践意义第9页
    (二) 研究现状第9-10页
    (三) 研究思路第10页
    (四) 研究方法第10页
        1. 文献分析法第10页
        2. 理论借鉴法第10页
    (五) 创新之处第10-12页
        1. 研究视角上第10页
        2. 内容体系上第10-11页
        3. 具体内容上第11-12页
一、鲍德里亚消费社会理论的时代背景及理论渊源第12-17页
    (一) 鲍德里亚消费社会理论的时代背景第12-14页
        1. 鲍德里亚消费社会理论产生的经济条件第12-13页
        2. 鲍德里亚消费社会理论产生的社会条件第13页
        3. 鲍德里亚消费社会理论产生的文化条件第13-14页
    (二) 鲍德里亚消费社会理论的理论渊源第14-17页
        1.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第14-15页
        2. 卢卡奇的“物化”理论第15-16页
        3. 马尔库塞的相关理论第16-17页
二、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理论解读第17-22页
    (一) 消费及消费社会的涵义第17-18页
        1. 消费的涵义第17-18页
        2. 消费社会的涵义第18页
    (二) 消费文化与消费社会的形成第18-19页
    (三) 消费社会的特征第19-20页
        1. 丰盛的物的时代第19页
        2. 物的消费转向符号消费第19-20页
        3. 消费意识形态,符号编码操控第20页
    (四) 消费社会的实现方式第20-22页
        1. 对“虚假需要”的开发第20-21页
        2. 对大众传媒载体的运用第21-22页
三、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理论评价第22-28页
    (一) 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理论的合理性所在第22-25页
        1. 批判消费社会下的消费是一种异化消费第22-23页
        2. 批判了消费社会的实质是符号消费第23页
        3. 揭露了消费社会物质丰裕的虚伪性第23-24页
        4. 对技术工具的反思有助于人类自身健康发展第24页
        5. 对劳动价值理论的批判继承,开拓了新视野第24-25页
    (二) 鲍德里亚消费社会理论的局限性所在第25-28页
        1. 对马克思主义生产理论的误读第25-26页
        2. 对技术的批判走向极端第26-27页
        3. 无根的符号第27-28页
四、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理论的现实意义第28-35页
    (一) 重视消费教育第28-29页
        1. 教育主体要主导承担起消费教育的任务第28-29页
        2. 注重对社会成员开展积极而有效的消费知识教育第29页
        3. 重视对重点消费群体的教育第29页
    (二) 提倡理性消费,反对消费主义第29-31页
        1. 正确认识需求与消费的关系第29-30页
        2. 提倡理性的消费行为第30页
        3. 远离不科学的消费行为第30-31页
        4. 提高消费中的精神消费第31页
    (三) 注重可持续消费,发展循环经济第31-32页
        1. 发展资源节约型生产第32页
        2. 处理好环境与消费的关系第32页
    (四) 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消费模式第32-35页
        1. 以可持续消费观为指导第33页
        2. 以可持续生产为起点第33-34页
        3. 以各种调控为手段第34页
        4. 以“绿色消费者”的参与为后盾第34-35页
结语第35-36页
参考文献第36-38页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第38-39页
致谢第39-40页

论文共4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数据背景下在线旅游业营销传播战略研究
下一篇:从弹幕视频的传播特点看视频网站用户需求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