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2 问题提出 | 第9-10页 |
1.3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1.3.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11-21页 |
2.1 社交焦虑的定义 | 第11-15页 |
2.1.1 社交焦虑定义 | 第11-12页 |
2.1.2 社交焦虑的症状表现 | 第12页 |
2.1.3 社交焦虑的模型 | 第12-14页 |
2.1.4 社交焦虑的测量工具 | 第14-15页 |
2.2 中学生社交焦虑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2.2.1 中学生社交焦虑现状 | 第15-16页 |
2.2.2 中学生社交焦虑影响因素 | 第16-18页 |
2.3 认知行为疗法对青少年社交焦虑干预的研究 | 第18-20页 |
2.3.1 个体干预研究 | 第18-19页 |
2.3.2 团体干预研究 | 第19-20页 |
2.4 研究假设 | 第20-21页 |
第3章 研究一:中学生社交焦虑的现状及保护性因素和危险性因素分析 | 第21-34页 |
3.1 研究目的 | 第21页 |
3.2 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3.2.1 研究对象 | 第21页 |
3.2.2 研究工具 | 第21-22页 |
3.2.3 研究程序 | 第22页 |
3.3 研究结果 | 第22-30页 |
3.3.1 中学生社交焦虑的现状分析 | 第22-24页 |
3.3.2 中学生社交焦虑在一般情况资料上的差异分析 | 第24-27页 |
3.3.4 中学生社交焦虑保护性因素与危险性因素的分析 | 第27-30页 |
3.4 讨论 | 第30-34页 |
3.4.1 中学生社交焦虑现状讨论 | 第30-31页 |
3.4.2 中学生社交焦虑在家庭因素上的差异讨论 | 第31-32页 |
3.4.3 中学生社交焦虑在自身因素上的差异讨论 | 第32页 |
3.4.4 中学生社交焦虑在外界支持上的差异讨论 | 第32页 |
3.4.5 中学生社交焦虑的保护性因素与危险性因素讨论 | 第32-34页 |
第4章 研究二:中学生社交焦虑的团体认知行为干预 | 第34-51页 |
4.1 研究背景 | 第34-35页 |
4.2 研究目的 | 第35-36页 |
4.3 中学生社交焦虑团体认知行为辅导手册编写 | 第36-39页 |
4.3.1 手册大纲的确定 | 第36页 |
4.3.2 专家指导 | 第36-37页 |
4.3.3 编写手册内容 | 第37-39页 |
4.4 研究方法 | 第39-41页 |
4.4.1 研究对象 | 第39页 |
4.4.2 研究工具 | 第39-40页 |
4.4.3 研究流程 | 第40-41页 |
4.5 研究结果 | 第41-48页 |
4.5.1 描述性分析结果 | 第41页 |
4.5.2 干预组和对照组前测数据比较 | 第41-42页 |
4.5.3 干预组和对照组后测数据比较 | 第42页 |
4.5.4 干预组和对照组3个月后随访数据比较 | 第42-43页 |
4.5.5 干预组和对照组不同时点社交焦虑得分比较 | 第43-44页 |
4.5.6 访谈研究结果 | 第44-48页 |
4.6 讨论 | 第48-51页 |
4.6.1 干预效果的讨论 | 第48-49页 |
4.6.2 中学生社交焦虑保护性因素和危险性因素的讨论 | 第49-51页 |
第5章 结论与不足 | 第51-53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51-52页 |
5.2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附录1 中学生社交焦虑团体认知行为辅导手册 | 第57-71页 |
附录2 中学生社交焦虑调查问卷 | 第71-73页 |
附录3 团体活动反馈表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