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发展心理学(人类心理学)论文--青少年心理学论文

中学生社交焦虑保护性与危险性因素分析及其团体干预的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绪论第8-11页
    1.1 研究背景第8-9页
    1.2 问题提出第9-10页
    1.3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第10-11页
        1.3.1 研究目的第10页
        1.3.2 研究意义第10-11页
第2章 文献综述第11-21页
    2.1 社交焦虑的定义第11-15页
        2.1.1 社交焦虑定义第11-12页
        2.1.2 社交焦虑的症状表现第12页
        2.1.3 社交焦虑的模型第12-14页
        2.1.4 社交焦虑的测量工具第14-15页
    2.2 中学生社交焦虑研究现状第15-18页
        2.2.1 中学生社交焦虑现状第15-16页
        2.2.2 中学生社交焦虑影响因素第16-18页
    2.3 认知行为疗法对青少年社交焦虑干预的研究第18-20页
        2.3.1 个体干预研究第18-19页
        2.3.2 团体干预研究第19-20页
    2.4 研究假设第20-21页
第3章 研究一:中学生社交焦虑的现状及保护性因素和危险性因素分析第21-34页
    3.1 研究目的第21页
    3.2 研究方法第21-22页
        3.2.1 研究对象第21页
        3.2.2 研究工具第21-22页
        3.2.3 研究程序第22页
    3.3 研究结果第22-30页
        3.3.1 中学生社交焦虑的现状分析第22-24页
        3.3.2 中学生社交焦虑在一般情况资料上的差异分析第24-27页
        3.3.4 中学生社交焦虑保护性因素与危险性因素的分析第27-30页
    3.4 讨论第30-34页
        3.4.1 中学生社交焦虑现状讨论第30-31页
        3.4.2 中学生社交焦虑在家庭因素上的差异讨论第31-32页
        3.4.3 中学生社交焦虑在自身因素上的差异讨论第32页
        3.4.4 中学生社交焦虑在外界支持上的差异讨论第32页
        3.4.5 中学生社交焦虑的保护性因素与危险性因素讨论第32-34页
第4章 研究二:中学生社交焦虑的团体认知行为干预第34-51页
    4.1 研究背景第34-35页
    4.2 研究目的第35-36页
    4.3 中学生社交焦虑团体认知行为辅导手册编写第36-39页
        4.3.1 手册大纲的确定第36页
        4.3.2 专家指导第36-37页
        4.3.3 编写手册内容第37-39页
    4.4 研究方法第39-41页
        4.4.1 研究对象第39页
        4.4.2 研究工具第39-40页
        4.4.3 研究流程第40-41页
    4.5 研究结果第41-48页
        4.5.1 描述性分析结果第41页
        4.5.2 干预组和对照组前测数据比较第41-42页
        4.5.3 干预组和对照组后测数据比较第42页
        4.5.4 干预组和对照组3个月后随访数据比较第42-43页
        4.5.5 干预组和对照组不同时点社交焦虑得分比较第43-44页
        4.5.6 访谈研究结果第44-48页
    4.6 讨论第48-51页
        4.6.1 干预效果的讨论第48-49页
        4.6.2 中学生社交焦虑保护性因素和危险性因素的讨论第49-51页
第5章 结论与不足第51-53页
    5.1 研究结论第51-52页
    5.2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7页
附录1 中学生社交焦虑团体认知行为辅导手册第57-71页
附录2 中学生社交焦虑调查问卷第71-73页
附录3 团体活动反馈表第73-74页
致谢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风险投资对高新技术企业价值影响的路径和作用机理--基于科大讯飞的案例分析
下一篇:我国大学院系设置与管理制度的变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