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本论文涉及的字母缩写与中英文全称对照表 | 第11-13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6页 |
1.1 抗菌材料的分类及特点 | 第13-14页 |
1.2 光催化抗菌材料的研究概况 | 第14-24页 |
1.2.1 二氧化钛光催化抗菌机理 | 第14-15页 |
1.2.2 纳米二氧化钛的制备方法 | 第15-21页 |
1.2.3 TiO_2光催化抗菌材料的改性 | 第21-24页 |
1.3 本论文的选题意义及研究框架 | 第24-26页 |
1.3.1 选题意义 | 第24-25页 |
1.3.2 研究框架 | 第25-26页 |
第2章 实验部分 | 第26-37页 |
2.1 原材料及主要实验仪器 | 第26-28页 |
2.1.1 主要试剂 | 第26-27页 |
2.1.2 主要实验仪器 | 第27-28页 |
2.2 TiO_2基纳米材料的制备 | 第28-30页 |
2.2.1 Ag/TiO_2(ATA)复合抗菌材料的制备 | 第28-29页 |
2.2.2 二氧化钛纳米管(TiO_2-NT)的制备 | 第29-30页 |
2.3 结构表征 | 第30-31页 |
2.3.1 透射电子显微镜 | 第30页 |
2.3.2 高分辨率透射电镜和能谱分析 | 第30页 |
2.3.3 X射线衍射分析 | 第30页 |
2.3.4 红外光谱分析 | 第30页 |
2.3.5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分析 | 第30-31页 |
2.3.6 扫描电子显微镜 | 第31页 |
2.4 TiO_2-TDA-2 | 第31-32页 |
2.5 纳米粒子水分散体系稳定性分析 | 第32-33页 |
2.6 抗菌活性分析 | 第33页 |
2.7 溶血实验 | 第33-34页 |
2.8 蛋白质组学实验 | 第34-37页 |
2.8.1 细胞的培养与收集 | 第34页 |
2.8.2 蛋白质的提取过程 | 第34-35页 |
2.8.3 蛋白质浓度的测定 | 第35页 |
2.8.4 SDS电泳 | 第35页 |
2.8.5 蛋白质酶解 | 第35页 |
2.8.6 iTRAO标记 | 第35页 |
2.8.7 SCX分离 | 第35-36页 |
2.8.8 基于Triple TOF5600的LC-ESI-MSMS分析 | 第36-37页 |
第3章 光催化载体TiO_2的选择 | 第37-48页 |
3.1 TiO_2-TDA-2 | 第37-40页 |
3.2 TiO_2-TDA-2 | 第40-45页 |
3.2.1 TiO_2-TDA-2 | 第41-43页 |
3.2.2 TiO_2-TDA-2 | 第43-45页 |
3.3 TiO_2-TDA-2 | 第45-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4章 Ag/TiO_2的制备及抗菌活性研究 | 第48-65页 |
4.1 Ag/TiO_2的制备及结构表征 | 第48-53页 |
4.1.1 不同pH条件下制备Ag/TiO_2 | 第48-49页 |
4.1.2 Ag/TiO_2的结构表征 | 第49-53页 |
4.2 Ag/TiO_2抗菌性能分析 | 第53-58页 |
4.3 Ag/TiO_2溶血性实验分析 | 第58-59页 |
4.4 Ag/TiO_2蛋白质组学分析 | 第59-64页 |
4.4.1 蛋白质组学分析 | 第60页 |
4.4.2 差异蛋白 | 第60页 |
4.4.3 GO功能分类富集分析 | 第60-62页 |
4.4.4 代谢途径分析 | 第62-63页 |
4.4.5 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分析 | 第63-64页 |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5章 二氧化钛纳米管的制备及光催化活性 | 第65-69页 |
5.1 TiO_2-NT制备及结构表征 | 第65-67页 |
5.2 TiO_2-NT的光催化降解性能研究 | 第67-68页 |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6章 结论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83页 |
致谢 | 第83-8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