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克苏不同地势绵羊感染肝包虫的调查及对机体的影响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9页 |
1.1 包虫的生活史致病作用及危害 | 第10-12页 |
1.1.1 包虫的生活史 | 第10页 |
1.1.2 包虫的致病作用及症状 | 第10-11页 |
1.1.3 包虫对家畜的危害 | 第11页 |
1.1.4 包虫对人的危害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流行情况 | 第12-13页 |
1.2.1 国外流行情况 | 第12页 |
1.2.2 国内流行情况 | 第12-13页 |
1.2.3 新疆流行情况 | 第13页 |
1.3 包虫病的防控现状 | 第13-15页 |
1.3.1 世界包虫病的防控现状 | 第14页 |
1.3.2 我国包虫病的防控现状 | 第14-15页 |
1.3.3 新疆包虫病的防控现状 | 第15页 |
1.4 包虫病诊断的方法 | 第15-16页 |
1.4.1 免疫学方法 | 第16页 |
1.4.2 影像学诊断 | 第16页 |
1.4.3 宰后剖检 | 第16页 |
1.5 寄生虫感染与血常规分析 | 第16-19页 |
第2章 阿克苏不同地势绵羊感染肝包虫的调查 | 第19-26页 |
2.1 材料 | 第19-20页 |
2.1.1 实验动物 | 第19页 |
2.1.2 试剂 | 第19页 |
2.1.3 被检血清 | 第19-20页 |
2.1.4 仪器设备 | 第20页 |
2.2 方法 | 第20-22页 |
2.2.1 剖检调查 | 第20页 |
2.2.2 文献资料的调查 | 第20页 |
2.2.3 采血 | 第20页 |
2.2.4 样品处理 | 第20页 |
2.2.5 ELISA检测步骤 | 第20-22页 |
2.3 结果 | 第22-23页 |
2.3.1 剖检调查 | 第22页 |
2.3.2 文献资料调查 | 第22-23页 |
2.3.3 样品检测 | 第23页 |
2.3.4 检测结果 | 第23页 |
2.4 讨论 | 第23-26页 |
2.4.1 阿克苏地区不同地形包虫病流行率 | 第23-24页 |
2.4.2 ELISA调查结果分析 | 第24页 |
2.4.3 总体流行病学分析 | 第24-26页 |
第3章 绵羊感染肝包虫血常规检测与分析 | 第26-30页 |
3.1 材料 | 第26页 |
3.1.1 实验材料 | 第26页 |
3.1.2 实验动物 | 第26页 |
3.1.3 试剂 | 第26页 |
3.1.4 仪器设备 | 第26页 |
3.2 方法 | 第26-28页 |
3.2.1 采血 | 第26-27页 |
3.2.2 粪便采集 | 第27页 |
3.2.3 血液样品处理 | 第27页 |
3.2.4 血常规测定 | 第27页 |
3.2.5 绵羊血常规参考值 | 第27页 |
3.2.6 漂浮法检查粪便 | 第27页 |
3.2.7 统计分析 | 第27-28页 |
3.3 结果 | 第28-29页 |
3.3.1 粪便样品检测结果 | 第28页 |
3.3.2 血液样品 | 第28页 |
3.3.3 血常规结果 | 第28-29页 |
3.4 讨论 | 第29-30页 |
第4章 肝包虫感染对绵羊肝的病理损伤观察 | 第30-34页 |
4.1 材料 | 第30-31页 |
4.1.1 试剂 | 第30页 |
4.1.2 仪器设备 | 第30-31页 |
4.2 方法 | 第31页 |
4.2.1 取材与固定 | 第31页 |
4.2.2 石蜡切片制备 | 第31页 |
4.3 结果 | 第31-32页 |
4.3.1 肉眼观察 | 第31-32页 |
4.3.2 病理组织观察 | 第32页 |
4.4 讨论 | 第32-34页 |
结论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9页 |
附录 | 第39-42页 |
致谢 | 第42-43页 |
作者简介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