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1.绪论 | 第9-15页 |
1.1 选题意义 | 第9-10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1 少数民族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教育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马克思主义教育关系的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3 研究不足 | 第12页 |
1.3 研究思路 | 第12-13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1.5 研究重点及创新之处 | 第13-15页 |
1.5.1 研究重点 | 第13-14页 |
1.5.2 创新之处 | 第14-15页 |
2.大众化视域下少数民族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教育的理论解读 | 第15-23页 |
2.1 基本概念 | 第15-17页 |
2.1.1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涵 | 第15-16页 |
2.1.2 少数民族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基本内涵 | 第16-17页 |
2.2 少数民族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原则 | 第17-21页 |
2.2.1 传播者与接受者互动原则 | 第17-18页 |
2.2.2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 | 第18-20页 |
2.2.3 贴近生活,通俗化的原则 | 第20-21页 |
2.3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少数民族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内在关系 | 第21-23页 |
2.3.1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推动少数民族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创新和发展 | 第21-22页 |
2.3.2 少数民族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教育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组成部分 | 第22-23页 |
3.少数民族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必要性及主要问题 | 第23-31页 |
3.1 少数民族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必要性 | 第23-25页 |
3.1.1 有益于少数民族地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 第23-24页 |
3.1.2 有益于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 第24页 |
3.1.3 有益于为建设少数民族社会主义事业培养人才 | 第24-25页 |
3.2 当前少数民族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5-31页 |
3.2.1 高校思想政治课教育传播方式单一化和传播内容缺乏创新性 | 第25-27页 |
3.2.2 民族宗教信仰和地域文化对少数民族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影响 | 第27-28页 |
3.2.3 大众传媒和西方敌对势力对少数民族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影响 | 第28-31页 |
4.大众化视域下少数民族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教育的路径优化 | 第31-42页 |
4.1 加强高校的理论创新和理论教育的总阵地作用 | 第31-35页 |
4.1.1 增强高校理论工作者的理论素养和理论创新 | 第31-33页 |
4.1.2 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 第33-35页 |
4.2 把握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信仰特点,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 第35-37页 |
4.2.1 正确处理少数民族大学生宗教信仰与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关系 | 第35-36页 |
4.2.2 提升思政教育教学时效性,增强少数民族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认同 | 第36-37页 |
4.3 运用传播媒介构建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环境氛围 | 第37-42页 |
4.3.1 运用新媒介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 | 第37-39页 |
4.3.2 通过传播媒介营造马克思主义教育的校园文化环境 | 第39-42页 |
结语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