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研究—面向“丝绸之路经济带”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21页 |
| 1.1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2-13页 |
| 1.2.1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 1.2.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 1.3 科学问题 | 第13页 |
| 1.4 研究内容与预期创新成果 | 第13-15页 |
| 1.4.1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 1.4.2 预期创新成果 | 第14-15页 |
| 1.5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 1.6 文献综述 | 第15-21页 |
| 1.6.1 国外区域金融中心研究综述 | 第15-16页 |
| 1.6.2 国内区域金融中心研究综述 | 第16-19页 |
| 1.6.3 文献综述小结 | 第19-21页 |
| 第2章 相关理论及基本概念 | 第21-26页 |
| 2.1 金融中心相关理论 | 第21-22页 |
| 2.2.区域金融中心相关概述 | 第22-26页 |
| 2.2.1 金融中心的分类 | 第22-23页 |
| 2.2.2 区域金融中心概念 | 第23-24页 |
| 2.2.3 区域金融中心的功能 | 第24-25页 |
| 2.2.4 区域金融中心形成模式 | 第25-26页 |
| 第3章 建立青海区域金融中心的现实基础 | 第26-40页 |
| 3.1 青海省区位条件及基本情况 | 第26-29页 |
| 3.2 青海省经济发展现状 | 第29-33页 |
| 3.3 青海省金融业发展现状分析 | 第33-39页 |
| 3.3.1 金融业行业分析 | 第34-35页 |
| 3.3.2 银行业发展分析 | 第35-37页 |
| 3.3.3 保险业发展分析 | 第37-38页 |
| 3.3.4 证券业发展分析 | 第38-39页 |
| 3.3.5 青海金融环境分析 | 第39页 |
| 3.4 小结 | 第39-40页 |
| 第4章 国内外区域金融中心经验与启示 | 第40-45页 |
| 4.1.香港金融中心 | 第40-41页 |
| 4.2 新加坡金融中心 | 第41-43页 |
| 4.3 明清时期山西票号 | 第43页 |
| 4.4 经验与启示 | 第43-45页 |
| 第5章 青海省建设区域金融中心SWOT分析 | 第45-57页 |
| 5.1 优势分析 | 第45-51页 |
| 5.1.1 区位优势 | 第45-49页 |
| 5.1.2 历史文化优势 | 第49-50页 |
| 5.1.3 经济金融发展稳定 | 第50-51页 |
| 5.2 劣势分析 | 第51-52页 |
| 5.2.1 经济金融实力较弱 | 第51-52页 |
| 5.2.2 科技人才实力不强 | 第52页 |
| 5.3 机遇分析 | 第52-54页 |
| 5.4 挑战分析 | 第54-55页 |
| 5.4.1 西部城市间竞争激烈 | 第54页 |
| 5.4.2 国外区域间合作存在困难 | 第54-55页 |
| 5.5 战略组合分析 | 第55-56页 |
| 5.6 小结 | 第56-57页 |
| 第6章 青海省区域金融中心的建设路径 | 第57-63页 |
| 6.1 模式选择—政府推动型 | 第57-58页 |
| 6.2 发展特色—绿色生态服务丝路 | 第58-59页 |
| 6.3 战略措施 | 第59-60页 |
| 6.4 实现步骤 | 第60-63页 |
| 第7章 结论、不足与展望 | 第63-65页 |
| 7.1 论文结论 | 第63-64页 |
| 7.2 论文存在的不足 | 第64页 |
| 7.3 前景展望 | 第64-65页 |
| 致谢 | 第65-66页 |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 附录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