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文化理论论文--文化哲学论文

马克思恩格斯文化的社会功能思想研究

内容摘要第2-5页
Abstract第5-9页
导言第15-34页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和研究的意义第15-17页
        一、选题的背景第15-17页
        二、研究的意义第17页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7-30页
        一、国内研究综述第17-26页
        二、国外研究综术第26-30页
    第三节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第30-32页
        一、论文的研究内容第30-31页
        二、研究方法第31-32页
    第四节 论文的创新和不足第32-34页
        一、论文的特色与创新第32页
        二、论文的不足之处第32-34页
第一章 文化及其功能第34-50页
    第一节 文化的含义演变第34-41页
        一、汉语中文化的含义第34-36页
        二、西方文化含义的演化第36-41页
        三、文化的普遍含义第41页
    第二节 文化的分类第41-46页
        一、文化类型的含义第41页
        二、各种不同的文化类型第41-44页
        三、各种不同文化的共性第44-46页
    第三节 文化功能及其分类第46-50页
        一、功能的含义第46-47页
        二、文化功能的分类第47-49页
        三、文化的社会功能第49-50页
第二章 马克思恩格斯文化思想的主要内容第50-76页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思想中文化的含义第51-54页
        一、马克思恩格斯直接使用文化一词时文化的含义第51-52页
        二、文化与文明互通第52-53页
        三、马克思恩格斯用其它方式或词汇表达文化的含义第53-54页
    第二节 马克思恩格斯文化思想的发展历程第54-64页
        一、民主主义文化观第55-59页
        二、人本主义文化观第59-62页
        三、历史唯物主义文化观第62-63页
        四、人类学文化观第63-64页
    第三节 马克思恩格斯思想中文化的特性第64-73页
        一、文化的实践性第64-66页
        二、文化的历史性第66-68页
        三、文化的社会性第68-69页
        四、文化在阶级社会中具有阶级性第69-73页
    第四节 马克思恩格斯文化思想的社会功能意蕴第73-76页
        一、马克思恩格斯文化思想中蕴含社会功能因素第73页
        二、社会性功能观与唯物史观有相似起点第73-74页
        三、结构性功能观与唯物史观对社会有机体的分析有相似之处第74-76页
第三章 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关于文化的正面社会功能第76-121页
    第一节 科学技术对社会的积极作用第76-88页
        一、近代科学的特征第76-77页
        二、科学技术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第77-82页
        三、科学技术加速旧社会形态向新社会形态过渡第82-83页
        四、科学技术改进人们的观念与思维方式第83-86页
        五、科学技术的进步最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第86-88页
    第二节 道德对社会的积极作用第88-104页
        一、道德规范人的行为,促进社会和谐第89-93页
        二、道德维护人的正当权益,保障社会公正第93-96页
        三、道德激励人向上,促进社会进步第96-101页
        四、道德为人类发展提供导向,促使社会改善第101-104页
    第三节 宗教对社会的积极作用第104-113页
        一、宗教的劝慰功能第105-107页
        二、宗教曾经为社会变革提供合法性第107-111页
        三、宗教客观上促进教育的发展第111-113页
        四、宗教提高建筑的艺术水平第113页
    第四节 文艺对社会的积极作用第113-121页
        一、文艺提供史料,帮助人们认识历史第114-116页
        二、文学启迪人们更好地把握现实生活第116-117页
        三、文艺给人愉悦,提高人的审美水平第117-118页
        四、文艺为革命阶级的斗争提供有力武器第118-121页
第四章 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关于文化的负面社会功能第121-170页
    第一节 科学技术的资本主义应用对社会的消极作用第121-136页
        一、科学技术的资本主义应用导致机器排挤工人第121-123页
        二、科学技术的资本主义应用损坏工人的身心健康第123-127页
        三、科学技术的资本主义应用导致工人的片面发展第127-132页
        四、科学技术的资本主义应用破坏人类的生存环境第132-136页
    第二节 宗教对社会的消极作用第136-149页
        一、基督教加速市民社会原子化第137-140页
        二、商品拜物教掩盖资本对劳动的剥削第140-145页
        三、宗教妨碍科学的发展与传播第145-149页
    第三节 落后文艺对社会的消极作用第149-155页
        一、庸俗民主主义文学空谈政治,迟滞德国民主发展第149-151页
        二、"真正的"社会主义文学阻碍德国社会发展第151-155页
    第四节 错误哲学理论对社会的消极作用第155-170页
        一、思辨唯心主义远离现实,敌视群众,消解哲学指导社会实践的能力第155-159页
        二、直观唯物主义脱离实践,自居旁观者,无法实际地改造世界第159-165页
        三、庸俗功利主义为资产阶级剥削辩护,破坏社会公平正义第165-170页
第五章 文化的社会功能发生的影响因素第170-203页
    第一节 分工第170-178页
        一、分工决定文化的社会功能发生与否第170-171页
        二、分工水平制约着文化生产水平第171-173页
        三、分工导致文化社会功能发生过程中人们受益不均第173-176页
        四、资本主义分工下的文化第176-178页
    第二节 交往第178-188页
        一、对交往的理解第179-181页
        二、交往形式的分类第181页
        三、战争影响文化的传承与传播第181-183页
        四、殖民等世界普遍交往形式加速文化的全球化第183-186页
        五、和平交往方式扩大地域性文化的影响第186-188页
    第三节 传统第188-194页
        一、传统观念和习俗影响人们接受新文化第188-192页
        二、传统观念和习俗薄弱的地方新文化易发展第192-193页
        三、共产主义文化要与传统中的消极成分决裂第193-194页
    第四节 国家权力第194-203页
        一、国家权力是政治的核心要素第194-197页
        二、国家权力支持或者阻止某些文化生产第197-200页
        三、国家权力促进或者切断某些文化传播第200-201页
        四、国家权力多方面影响文化消费第201-203页
第六章 文化的社会功能评价第203-238页
    第一节 近现代对文化的社会功能运用效果评价的探索第203-210页
        一、默顿对功能的细分有助于准确评价文化的社会功能运用效果第204-207页
        二、当代文化的社会功能运用效果评价的量化趋势第207-210页
        三、对文化的社会功能运用效果评价的思考第210页
    第二节 文化对物质的依赖性第210-219页
        一、文化最初直接起源于人们的物质活动第211-212页
        二、文化发展以物质为基础第212-215页
        三、生产力标准是衡量文化的社会功能的重要尺度第215-219页
    第三节 文化的相对独立性第219-227页
        一、文化相对独立性的形成第219-220页
        二、文化生产具有自身的特性第220-223页
        三、文化的各种形式相互作用第223页
        四、文化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第223-226页
        五、文化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第226-227页
    第四节 每个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文化的最终目标第227-238页
        一、每个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马克思恩格斯终生奋斗的理想第228-230页
        二、资本主义文化异化妨碍每个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第230-232页
        三、扬弃资本主义,让文化促进每个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第232-238页
第七章 充分发挥文化对社会的积极作用,助推中国崛起第238-258页
    第一节 发挥文化对社会的积极作用,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第239-245页
        一、发挥道德的规范功能,变道德规范为人的实际行动第239-240页
        二、引导宗教为社会主义服务第240-242页
        三、文艺哲学要弘扬真善美,凝聚人心第242-245页
    第二节 做大做强文化产业,提高中国文化生产力第245-252页
        一、我国文化产业的概况第246-247页
        二、增加就业,做大文化产业第247-250页
        三、深化分工,做精文化产业第250-251页
        四、壮大人才队伍,做强文化产业第251-252页
    第三节 促进中外文化交往,提升中国文化影响力第252-258页
        一、对文化交往对象的研究要深化第254-255页
        二、文化对外传播的内容要中国化第255页
        三、文化对外传播的方式要国际化第255-256页
        四、文化对外传播的工具要现代化第256-258页
结束语第258-262页
    一、文化的相对性第258-259页
    二、文化的社会功能发生的复杂性第259-260页
    三、文化建设的长期性第260-262页
参考文献第262-277页
后记第277-278页

论文共2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老字号”品牌形象设计的创新模式探索
下一篇:政府介入农地流转对农地租金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