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8-9页 |
| 英文摘要 | 第9-10页 |
| 1 前言 | 第11-23页 |
| 1.1 研究目与意义 | 第11页 |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1-22页 |
| 1.2.1 冷害概述 | 第11-12页 |
| 1.2.2 作物自身对冷胁迫的响应 | 第12-16页 |
| 1.2.3 化学控制技术提高作物抗冷性研究进展 | 第16-21页 |
| 1.2.4 玉米抗冷性及生长调节剂应用展望 | 第21-22页 |
| 1.3 技术路线 | 第22-23页 |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3-28页 |
| 2.1 试验材料 | 第23页 |
| 2.2 试验地点 | 第23页 |
| 2.3 试验设计 | 第23-24页 |
| 2.3.1 SA浓度筛选试验 | 第23页 |
| 2.3.2 SA在冷胁迫下对玉米幼苗的调控试验 | 第23-24页 |
| 2.4 测定指标与方法 | 第24-27页 |
| 2.4.1 幼苗形态指标及干鲜重 | 第24页 |
| 2.4.2 相对电导率 | 第24页 |
| 2.4.3 相对含水量 | 第24页 |
| 2.4.4 光合指标 | 第24-25页 |
| 2.4.5 氧化指标 | 第25-26页 |
| 2.4.6 渗透指标 | 第26-27页 |
| 2.5 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27-28页 |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8-46页 |
| 3.1 低温胁迫下SA浓度筛选 | 第28-41页 |
| 3.1.1 不同浓度SA对低温胁迫下玉米幼苗形态指标及干鲜重的影响 | 第28-32页 |
| 3.1.2 不同浓度SA对低温胁迫下玉米幼苗细胞膜透性的影响 | 第32-33页 |
| 3.1.3 不同浓度SA对低温胁迫下玉米幼苗相对含水量的影响 | 第33-34页 |
| 3.1.4 不同浓度SA对低温胁迫下玉米幼苗光合特性的影响 | 第34-38页 |
| 3.1.5 不同浓度SA对低温胁迫下玉米幼苗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 第38-41页 |
| 3.2 低温胁迫下SA对玉米幼苗的调控 | 第41-46页 |
| 3.2.1 低温胁迫下SA对玉米幼苗渗透调节物质的调控 | 第42-43页 |
| 3.2.2 低温胁迫下SA对玉米幼苗氧化系统的调控 | 第43-46页 |
| 4 讨论 | 第46-51页 |
| 4.1 SA处理对玉米幼苗生长的影响 | 第46-47页 |
| 4.1.1 SA处理对玉米幼苗形态的影响 | 第46-47页 |
| 4.2 SA诱导玉米幼苗抗冷性的机制 | 第47-50页 |
| 4.2.1 SA诱导玉米幼苗抗冷性与细胞膜系统 | 第47-48页 |
| 4.2.2 SA诱导玉米幼苗抗冷性与光合系统 | 第48页 |
| 4.2.3 SA诱导玉米幼苗抗冷性与活性氧代谢 | 第48-49页 |
| 4.2.4 SA诱导玉米幼苗抗冷性与渗透调节 | 第49-50页 |
| 4.3 SA的应用潜力及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50-51页 |
| 5 结论 | 第51-52页 |
| 致谢 | 第52-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64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