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英文摘要 | 第5页 |
第一章 低治愈率患者医疗侵权损害赔偿的困境 | 第8-15页 |
第一节 低治愈率患者医疗侵权纠纷的特殊性 | 第8-9页 |
一、低治愈率患者的特殊性 | 第8页 |
二、医学上治愈率与因果关系盖然性评估之间的特殊关系 | 第8-9页 |
三、损害后果的特殊性 | 第9页 |
第二节 传统侵权理论的适用障碍 | 第9-11页 |
一、因果关系的证明障碍 | 第9-10页 |
二、损害的证明障碍 | 第10-11页 |
第三节 不予救济导致的不合理状况 | 第11-12页 |
一、容易引发医方的道德风险 | 第11页 |
二、有损责任分配的公平正义 | 第11页 |
三、无法发挥法律的威慑功能 | 第11-12页 |
四、违背侵权法损害填补的原则 | 第12页 |
第四节 予以救济的正当性及可能性 | 第12-15页 |
一、正当性 | 第12-13页 |
二、可能性 | 第13-15页 |
第二章 既存理论困境下国内司法实践的考察 | 第15-23页 |
第一节 国内相关司法判决的现状及对比分析 | 第15-17页 |
一、司法判决现状 | 第15-16页 |
二、各类判决对比分析 | 第16-17页 |
第二节 国内相关司法判决存在的问题及问题的根源 | 第17-23页 |
一、上述司法判决的特点 | 第17-18页 |
二、司法判决存在的问题 | 第18-20页 |
三、问题的根源 | 第20-22页 |
四、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三章 域外低治愈率患者医疗侵权损害赔偿困境的出路 | 第23-32页 |
第一节 修正传统因果关系理论的视角 | 第23-25页 |
一、比例因果关系说 | 第23-24页 |
二、实质可能性说 | 第24-25页 |
第二节 替换损害内容的视角 | 第25-29页 |
一、以“机会丧失”本身为损害 | 第25-26页 |
二、以“期待权”为损害内容 | 第26-27页 |
三、以“人格权”为损害内容 | 第27-29页 |
第三节 各处理模式背后的政策考量 | 第29-32页 |
一、美国处理模式背后的政策考量 | 第29-30页 |
二、日本期待权侵害理论背后的政策考量 | 第30页 |
三、台湾地区处理模式背后的政策考量 | 第30-31页 |
四、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四章 国内低治愈率患者医疗侵权纠纷处理模式的构建 | 第32-41页 |
第一节 模式构建应予明确的前提 | 第32页 |
一、患者所患疾病治愈率低下 | 第32页 |
二、医方诊疗行为存在过失 | 第32页 |
三、排除单纯医疗过失侵权 | 第32页 |
四、例外适用最终损害未发生的情形 | 第32页 |
第二节 域外理论在我国法律环境下直接对接的困难 | 第32-34页 |
一、我国法律发展的特点 | 第32-33页 |
二、我国审判制度的特点 | 第33页 |
三、域外理论固有的缺陷 | 第33-34页 |
四、本文的选择 | 第34页 |
第三节 现有理论的修正 | 第34-41页 |
一、损害的认定 | 第34-36页 |
二、损害赔偿额的计算 | 第36-38页 |
三、患方合法权益与医方行为自由之间的调和 | 第38-41页 |
致谢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