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发展心理学(人类心理学)论文--青少年心理学论文

大学生无聊感、手机成瘾与人际关系的关系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0-12页
    1.1 选题背景第10-11页
    1.2 研究意义第11-12页
2 文献综述与问题的提出第12-22页
    2.1 无聊感的综述第12-15页
        2.1.1 无聊感的概念第12-13页
        2.1.2 无聊感的结构与测量第13-14页
        2.1.3 无聊感的相关研究第14-15页
    2.2 手机成瘾的综述第15-17页
        2.2.1 手机成瘾的概念第15页
        2.2.2 手机成瘾的结构与测量第15-16页
        2.2.3 手机成瘾相关研究第16-17页
    2.3 人际关系的综述第17-19页
        2.3.1 人际关系的概念第17-18页
        2.3.2 人际关系的结构与测量第18页
        2.3.3 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相关研究第18-19页
    2.4 无聊感、手机成瘾与人际关系三者之间的关系第19-20页
    2.5 问题的提出第20-22页
3 研究设计第22-24页
    3.1 研究目的第22页
    3.2 研究假设第22页
    3.3 研究对象第22-23页
    3.4 研究工具第23页
        3.4.1 大学生无聊倾向性问卷第23页
        3.4.2 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性量表第23页
        3.4.3 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第23页
    3.5 数据统计与整理第23-24页
4 研究结果第24-44页
    4.1 描述性统计第24-25页
    4.2 无聊感、手机成瘾和人际关系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第25-32页
        4.2.1 无聊感、手机成瘾和人际关系的性别差异第25-26页
        4.2.2 无聊感、手机成瘾和人际关系的生源地差异第26-28页
        4.2.3 无聊感、手机成瘾和人际关系的年级差异第28-30页
        4.2.4 无聊感、手机成瘾和人际关系在每天使用手机时间上的差异第30-32页
    4.3 大学生无聊感、手机成瘾和人际关系的关系分析第32-44页
        4.3.1 整体无聊感、手机成瘾和人际关系的关系分析第32-39页
        4.3.2 不同年级段内部刺激、外部刺激、手机成瘾和人际关系的关系分析第39-41页
        4.3.3 不同使用手机时间内部刺激、外部刺激、手机成瘾和人际关系的关系分析第41-44页
5 讨论第44-53页
    5.1 大学生无聊感、手机成瘾和人际关系的现状讨论第44页
    5.2 无聊感、手机成瘾和人际关系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讨论第44-47页
        5.2.1 无聊感、手机成瘾和人际关系的性别差异讨论第44-45页
        5.2.2 无聊感、手机成瘾和人际关系生源地差异讨论第45-46页
        5.2.3 无聊感、手机成瘾和人际关系在年级上的差异讨论第46-47页
        5.2.4 无聊感、手机成瘾和人际关系在每天使用手机时间上的差异讨论第47页
    5.3 大学生无聊感、手机成瘾与人际关系的关系讨论第47-53页
        5.3.1 整体关系讨论第47-51页
        5.3.2 不同年级段内部刺激、外部刺激、手机成瘾与人际关系的关系讨论第51页
        5.3.3 不同使用手机时间内部刺激、外部刺激、手机成瘾与人际关系的关系讨论第51-53页
6 总结第53-55页
    6.1 结论第53页
    6.2 教育建议第53-54页
    6.3 不足与展望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61页
附录第61-65页
致谢第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木犀草素通过调控Nrf2/NF-κB/P53通路减轻氯化汞诱导的肝损伤
下一篇:TOLL样受体和T淋巴细胞亚群在带状疱疹发病中的作用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