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英文摘要 | 第5-6页 |
前言 | 第7-8页 |
一、缓刑考察制度概述 | 第8-20页 |
(一)缓刑制度的概述 | 第8-13页 |
1. 缓刑的概念 | 第8-9页 |
2. 缓刑的起源与发展 | 第9-13页 |
(二)缓刑考察概述 | 第13-15页 |
1. 缓刑考察制度的特征 | 第13-14页 |
2. 缓刑考察制度与缓刑执行 | 第14-15页 |
(三)国外缓刑考察制度的发展 | 第15-20页 |
1. 各国关于缓刑考察期的立法 | 第15-16页 |
2. 各国关于缓刑考察内容的规定 | 第16-17页 |
3. 各国关于缓刑考察机构与人员的立法 | 第17-18页 |
4. 各国关于缓刑撤销的规定 | 第18-20页 |
二、缓刑考验期限 | 第20-26页 |
(一)我国缓刑考验期限存在的问题 | 第20-22页 |
1. 立法上缓刑考验期限的起算标准不明确 | 第20-21页 |
2. 执行中的缓刑考验期折抵问题 | 第21-22页 |
(二)完善缓刑考验期相关规定 | 第22-26页 |
1. 统一缓刑考验期起算时间 | 第22-25页 |
2. 统一缓刑考验期折抵 | 第25-26页 |
三、缓刑考察内容 | 第26-30页 |
(一)我国缓刑考察内容存在的问题 | 第26-28页 |
1. 立法上考察内容空泛 | 第26-27页 |
2. 执行中禁止令的适用内容不具体 | 第27-28页 |
(二)完善缓刑考察内容 | 第28-30页 |
1. 增加缓刑人员应承担的义务,规定必要的补偿性义务 | 第29页 |
2. 完善禁止令的适用 | 第29-30页 |
四、缓刑考察主体 | 第30-35页 |
(一)缓刑考察主体存在的问题 | 第30-33页 |
1. 基层司法行政机关(司法所)基础力量薄弱 | 第31页 |
2. 基层司法行政机关(司法所)职权有限 | 第31-32页 |
3. 监督不严 | 第32-33页 |
(二)完善考察主体,建立专业化的缓刑矫正体系 | 第33-35页 |
1. 设置缓刑管理机构 | 第33页 |
2. 由专门的人来负责缓刑考察 | 第33-35页 |
3. 加强缓刑执行监管,促进各部门协作 | 第35页 |
五、缓刑考察后果的完善 | 第35-40页 |
(一)我国缓刑考察后果存在的问题 | 第35-37页 |
1. 缺乏完善的缓刑撤销程序 | 第35-36页 |
2.“情节严重”的标准不明确 | 第36-37页 |
(二)缓刑考察后果的完善 | 第37-40页 |
1. 完善缓刑撤销程序 | 第37-38页 |
2. 确定情节“严重”标准 | 第38-40页 |
结语 | 第40-41页 |
致谢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附录 | 第44-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