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地球物理学论文--大地(岩石界)物理学(固体地球物理学)论文--地震学论文--地震与地球构造论文

疑难地震区发震构造研究方法与技术应用--以甘东南地区为例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0页
第一章 引言第11-19页
    1.1 地震发震构造研究意义第11-13页
    1.2 我国地震发震构造研究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第13-16页
    1.3 选题的依据第16页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6-19页
第二章 疑难地震区发震构造研究方法与技术第19-37页
    2.1 地震地质方法第19-20页
    2.2 地球物理方法第20-22页
    2.3 GPS技术第22-24页
    2.4 水准测量第24-26页
    2.5 INSAR技术简介第26-27页
    2.6 利用INSAR技术研究2003年西藏班戈MS6.1 地震发震构造第27-35页
    2.7 讨论第35-37页
第三章 甘东南地震构造背景与历史疑难地震研究现状第37-46页
    3.1 区域大地构造概况第37-39页
    3.2 区域断裂概况第39-40页
    3.3 历史疑难地震研究现状第40-45页
    3.4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四章 武都南8级地震极震区发震构造特征研究第46-58页
    4.1 哈南-青山湾-磨坝里断裂(F1)第47-54页
    4.2 高楼山-月亮坝断裂(F2)第54-57页
    4.3 本章小结第57-58页
第五章 甘东南区域三维地壳形变场分析第58-70页
    5.1 区域GPS地壳水平运动特征第58-61页
    5.2 水准数据反应的地壳形变场第61-65页
    5.3 区域三维形变场分析第65页
    5.4 区域小震活动分布第65-68页
    5.5 本章小结第68-70页
第六章 武都与天水8级大震发震构造性质的地壳形变约束第70-75页
    6.1 问题提出第70页
    6.2 哈南-青山湾-稻畦子断裂活动性质约束第70-72页
    6.3 哈南-青山湾-稻畦子断裂滑动速率约束第72-73页
    6.4 礼县-罗家堡断裂活动性质约束第73-75页
第七章 结语第75-77页
    7.1 主要结论第75-76页
    7.2 存在问题及今后的工作方向第76-77页
参考文献第77-85页
致谢第85-86页
作者简介第86页

论文共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冷原子EIT介质中的有效光量子存储
下一篇:双酰腙席夫碱及铜配合物与CopC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