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热厂房中复合通风系统下室内热环境及临界排风量特性研究
| 摘要 | 第3-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1. 绪论 | 第11-23页 |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 1.2 课题研究现状 | 第12-22页 |
| 1.2.1 复合通风的概念 | 第12-13页 |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1.2.3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 1.2.4 国内外应用现状 | 第17-19页 |
| 1.2.5 通风系统的评价 | 第19-22页 |
| 1.3 课题研究的方法及内容 | 第22-23页 |
| 2. 热压与机械排风的复合通风实验台 | 第23-39页 |
| 2.1 模型实验台的设计 | 第23-26页 |
| 2.1.1 模型实验的必要性 | 第23-24页 |
| 2.1.2 模型实验的相似原理 | 第24-25页 |
| 2.1.3 相似比例尺的确定 | 第25-26页 |
| 2.2 实验台的建立 | 第26-32页 |
| 2.2.1 实验台简介 | 第27-28页 |
| 2.2.2 测试仪器 | 第28-32页 |
| 2.2.3 测点设置 | 第32页 |
| 2.3 测试数据处理方法 | 第32-38页 |
| 2.3.1 温度测量结果 | 第33-35页 |
| 2.3.2 机械排风速度 | 第35页 |
| 2.3.3 示踪气体浓度 | 第35-36页 |
| 2.3.4 实验误差分析 | 第36-38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 3. 工业热厂房复合通风特性模型实验 | 第39-63页 |
| 3.1 通风方式 | 第39-40页 |
| 3.2 实验工况 | 第40-43页 |
| 3.3 典型复合通风模式的通风特性 | 第43-49页 |
| 3.3.1 热源强度大小的影响 | 第43-44页 |
| 3.3.2 机械排风量的影响 | 第44-46页 |
| 3.3.3 通风效率的变化规律 | 第46-49页 |
| 3.4 不同复合通风模式的通风特性 | 第49-58页 |
| 3.4.1 复合通风模式一的通风特性 | 第49-51页 |
| 3.4.2 复合通风模式二的通风特性 | 第51-54页 |
| 3.4.3 复合通风模式四的通风特性 | 第54-56页 |
| 3.4.4 复合通风模式五的通风特性 | 第56-58页 |
| 3.5 不同复合通风模式的比较 | 第58-61页 |
| 3.5.1 室内垂直温度分布的比较 | 第58-60页 |
| 3.5.2 工作区温度的比较 | 第60-61页 |
| 3.5.3 温度效率的比较 | 第61页 |
| 3.6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 4. 工业热厂房复合通风特性数值模拟研究 | 第63-83页 |
| 4.1 数值模拟方法的验证 | 第63-68页 |
| 4.1.1 控制方程 | 第63-65页 |
| 4.1.2 湍流模型 | 第65页 |
| 4.1.3 物理模型与边界条件 | 第65-66页 |
| 4.1.4 数值模拟方法的验证 | 第66-68页 |
| 4.2 工业热厂房复合通风模型的建立 | 第68-71页 |
| 4.2.1 物理模型与边界条件 | 第68-71页 |
| 4.2.2 网格无关性验证 | 第71页 |
| 4.3 数值模拟结果及分析 | 第71-82页 |
| 4.3.1 数值模拟工况 | 第72页 |
| 4.3.2 屋顶排风机开启十台模式的通风特性 | 第72-76页 |
| 4.3.3 屋顶排风机开启两台模式的通风特性 | 第76-78页 |
| 4.3.4 屋顶排风机开启六台模式的通风特性 | 第78-79页 |
| 4.3.5 侧墙排风机开启六台模式的通风特性 | 第79-82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82-83页 |
| 5. 结论及展望 | 第83-85页 |
| 5.1 主要研究结论 | 第83-84页 |
| 5.2 展望 | 第84-85页 |
| 致谢 | 第85-87页 |
| 参考文献 | 第87-93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成果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