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史论文

田制演变视角下的唐代土地租佃模式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5页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第8-10页
        1.1.1 研究背景第8-9页
        1.1.2 研究意义第9-10页
    1.2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第10-11页
        1.2.1 研究思路第10页
        1.2.2 研究方法第10-11页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第11-14页
        1.3.1 研究内容第11-12页
        1.3.2 研究框架第12-14页
    1.4 可能的创新之处第14-15页
第二章 文献综述第15-19页
    2.1 国外文献综述第15页
    2.2 国内文献综述第15-17页
    2.3 文献评价第17-19页
第三章 唐代田制变迁研究第19-25页
    3.1 田制变迁的过程第19页
    3.2 田制变迁的内容第19-21页
    3.3 田制变迁的原因第21-24页
        3.3.1 均田制内容以及实施过程的不公性第21-23页
        3.3.2 土地买卖与兼并的发展第23-24页
        3.3.3 国家编户的减少第24页
    3.4 小结第24-25页
第四章 唐代田制演变下的土地租佃模式研究第25-35页
    4.1 均田制下的租佃模式第25-28页
    4.2 均田制瓦解后的租佃模式第28-29页
    4.3 租佃模式发展的效果第29-30页
        4.3.1 人身依附关系的弱化第29-30页
        4.3.2 土地买卖市场的繁荣第30页
        4.3.3 农业生产的发展第30页
    4.4 租佃模式发展的原因第30-34页
        4.4.1 中央集权弱化第30-32页
        4.4.2 土地-劳动力资源配置不均衡第32-33页
        4.4.3 商品经济发展第33-34页
    4.5 小结第34-35页
第五章 唐代土地租佃模式的选择与实践第35-49页
    5.1 “国家”政治目标与土地租佃模式第35-39页
        5.1.1 国家行为目标第35-36页
        5.1.2 国家成本分析第36-37页
        5.1.3 国家政治选择第37-39页
    5.2 “地主”利益目标与土地租佃模式第39-42页
        5.2.1 地主收入目标第39页
        5.2.2 地主经济成本第39-41页
        5.2.3 地主经济选择第41-42页
    5.3 “佃农”生存目标与土地租佃模式第42-45页
        5.3.1 佃农生存目标第42页
        5.3.2 佃农生存成本第42-44页
        5.3.3 佃农生存选择第44-45页
    5.4 土地租佃模式中的“国家”、“地主”与“佃农”第45-47页
        5.4.1 国家与地主第45页
        5.4.2 地主与佃农第45-46页
        5.4.3 佃农与国家第46页
        5.4.4 地主与地主第46-47页
        5.4.5 佃农与佃农第47页
    5.5 小结第47-49页
第六章 唐代土地租佃模式发展对现阶段我国农村土地市场发展的启示第49-51页
    6.1 依靠市场力量结合劳动力与土地要素第49页
    6.2 弱化户籍制度对城乡二元结构的限制第49-50页
    6.3 降低国家税收运行过程对百姓的影响第50页
    6.4 积极培育农村土地市场第三方组织第50-51页
第七章 结论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5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第56-58页
致谢第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保险档案信息化建设研究
下一篇:精益建造理论在建筑施工现场管理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