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9-1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1 课题研究可行性分析 | 第9-10页 |
1.1.2 研究设想 | 第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10-12页 |
1.2.1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2页 |
1.4 研究目标 | 第12页 |
1.5 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1.5.1 文献研究法 | 第12页 |
1.5.2 行动研究法 | 第12-13页 |
1.5.3 问卷调查法 | 第13页 |
1.5.4 访谈法 | 第13-14页 |
第二章 “生本课堂”构建下培养创新性思维的理论研究 | 第14-22页 |
2.1 “生本课堂”的内涵 | 第14页 |
2.1.1 概念鉴定 | 第14页 |
2.1.2 “生本课堂”的特点 | 第14页 |
2.2 创新思维的内涵 | 第14-15页 |
2.2.1 概念鉴定 | 第14-15页 |
2.2.2 培养创新型思维的课堂特点 | 第15页 |
2.3 “生本课堂”构建下培养创新性思维的教学方法 | 第15-16页 |
2.3.1 情境教学法 | 第15-16页 |
2.3.2 分层教学法 | 第16页 |
2.3.3 学习小组创建 | 第16页 |
2.3.4 实验教学法 | 第16页 |
2.4 研究理论基础 | 第16-22页 |
2.4.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16-18页 |
2.4.2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第18-19页 |
2.4.3 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 | 第19页 |
2.4.4 维果茨基 “最近发展区” | 第19-20页 |
2.4.5 自我效能感理论 | 第20页 |
2.4.6 新课程改革教育理论 | 第20-22页 |
第三章 “生本课堂”构建下培养创新性思维的实践研究 | 第22-48页 |
3.1 实践前调查 | 第22-28页 |
3.1.1 调查对象和方法 | 第22页 |
3.1.2 调查结果分析 | 第22-28页 |
3.2 实践检验 | 第28-41页 |
3.2.1 实践模式及教学方法 | 第28-31页 |
3.2.2 教学案例:《分子与原子》 | 第31-41页 |
3.3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41-48页 |
3.3.1 教学实验后访谈 | 第41-44页 |
3.3.2 教学实验后成绩分析 | 第44-48页 |
第四章 研究结论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1页 |
附录 1 | 第51-54页 |
附录 2 | 第54-56页 |
附录 3 | 第56-60页 |
附录 4 | 第60-61页 |
攻读硕士期间学位成果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