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1 绪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1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第13页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2 相关概念界定与相关理论综述 | 第15-19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5-16页 |
2.1.1 边境口岸界定 | 第15页 |
2.1.2 黑龙江省对俄边境口岸界定 | 第15-16页 |
2.2 相关理论综述 | 第16-19页 |
2.2.1 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 | 第16-17页 |
2.2.2 地缘经济学理论 | 第17页 |
2.2.3 国际生产要素流动理论 | 第17-18页 |
2.2.4 比较优势理论 | 第18-19页 |
3 黑龙江省对俄边境口岸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19-30页 |
3.1 黑龙江省对俄边境口岸建设的现状分析 | 第19-25页 |
3.1.1 黑龙江省对俄边境口岸分布状况 | 第19-23页 |
3.1.2 黑龙江省对俄边境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分析 | 第23-24页 |
3.1.3 黑龙江省贯彻"一带一路"战略的目标 | 第24-25页 |
3.2 黑龙江省对俄边境口岸建设存在的问题 | 第25-27页 |
3.2.1 边境口岸建设自身规模较小 | 第25页 |
3.2.2 边境口岸缺乏统筹规划和功能定位 | 第25-26页 |
3.2.3 边境口岸的通关水平较低 | 第26-27页 |
3.2.4 口岸建设规划与实际需求不匹配 | 第27页 |
3.2.5 政府政策支持力度小 | 第27页 |
3.3 黑龙江省对俄边境口岸建设问题成因分析 | 第27-30页 |
3.3.1 黑龙江省对俄边境口岸政策方面成因 | 第28页 |
3.3.2 黑龙江省对俄边境口岸经济方面成因 | 第28-30页 |
4 黑龙江省对俄边境口岸建设综合评价体系 | 第30-38页 |
4.1 选取综合评价指标 | 第30-31页 |
4.2 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 | 第31-32页 |
4.3 计算边境口岸指标分数 | 第32-34页 |
4.4 边境口岸建设综合评价 | 第34-35页 |
4.5 边境口岸功能定位 | 第35-38页 |
5 边境口岸建设的经验借鉴 | 第38-43页 |
5.1 吉林延边口岸建设的经验借鉴 | 第38-39页 |
5.1.1 吉林延边口岸建设的战略地位 | 第38页 |
5.1.2 吉林延边口岸建设的现状 | 第38-39页 |
5.1.3 吉林延边口岸建设的经验 | 第39页 |
5.2 新疆边境口岸建设的经验借鉴 | 第39-43页 |
5.2.1 新疆口岸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中的地位 | 第40-41页 |
5.2.2 新疆边境口岸建设的经验 | 第41-43页 |
6 加快黑龙江省对俄边境口岸建设的对策 | 第43-48页 |
6.1 政府层面的对策 | 第43-44页 |
6.1.1 加强两国之间的政治协商 | 第43页 |
6.1.2 促进"龙江丝路带"战略的实施 | 第43-44页 |
6.1.3 完善对俄边境口岸基础设施建设 | 第44页 |
6.1.4 加快现代化电子口岸建设进程 | 第44页 |
6.1.5 充分利用"丝路基金"与"亚投行"实现口岸对等发展 | 第44页 |
6.2 企业层面的对策 | 第44-48页 |
6.2.1 培养中俄边境口岸贸易的国际化人才 | 第45页 |
6.2.2 加强中俄人才交流和文化交流 | 第45-46页 |
6.2.3 加快建设对俄电子商务运营和管理平台 | 第46页 |
6.2.4 逐步完善边境口岸服务质量 | 第46-47页 |
6.2.5 大力发展边境口岸经济 | 第47-48页 |
结论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