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8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1页 |
1.1.1 CO_2排放现状 | 第9-10页 |
1.1.2 SO_2排放现状 | 第10-11页 |
1.2 碳捕集技术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1 燃烧前捕集技术 | 第11-12页 |
1.2.2 燃烧中捕集技术 | 第12-13页 |
1.2.3 燃烧后捕集技术 | 第13-14页 |
1.3 脱硫技术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1 燃烧前脱硫技术 | 第14页 |
1.3.2 燃烧中脱硫技术 | 第14页 |
1.3.3 燃烧后脱硫技术 | 第14-15页 |
1.4 CO_2与SO_2联合脱除技术 | 第15-17页 |
1.5 课题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第2章 钙基吸收剂顺序捕集SO_2/CO_2系统性能分析 | 第18-33页 |
2.1 SO_2/CO_2捕集系统流程简述 | 第18页 |
2.2 SO_2/CO_2捕集系统流程仿真 | 第18-23页 |
2.2.1 建立捕集模型 | 第18-20页 |
2.2.2 模块参数设置 | 第20页 |
2.2.3 关键参数的计算 | 第20-22页 |
2.2.4 模拟结果 | 第22-23页 |
2.3 灵敏度分析 | 第23-28页 |
2.3.1 气固分离率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 第23-24页 |
2.3.2 驰放率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 第24-25页 |
2.3.3 钙碳比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 第25-26页 |
2.3.4 钙硫比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 第26-27页 |
2.3.5 水蒸汽温度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 第27-28页 |
2.4 捕集系统与燃煤机组热力系统的集成 | 第28-32页 |
2.4.1 现役 600MW亚临界燃煤机组概况 | 第28-29页 |
2.4.2 集成方案 1 | 第29-30页 |
2.4.3 集成方案 2 | 第30页 |
2.4.4 集成方案热力性能分析 | 第30-32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3章 石灰石湿法脱硫氨法脱碳系统性能分析 | 第33-46页 |
3.1 石灰石湿法脱硫氨法脱碳系统流程简述 | 第33页 |
3.2 石灰石湿法脱硫氨法脱碳系统流程仿真 | 第33-37页 |
3.2.1 反应原理 | 第33-34页 |
3.2.2 建立模型 | 第34-36页 |
3.2.3 模块参数设置 | 第36-37页 |
3.3 石灰石湿法脱硫氨法脱碳系统能耗分析 | 第37-43页 |
3.3.1 主要参数 | 第37-39页 |
3.3.2 吸收塔进口温度对系统能耗的影响 | 第39页 |
3.3.3 氨水浓度对系统能耗的影响 | 第39-40页 |
3.3.4 贫液负荷对系统能耗的影响 | 第40-41页 |
3.3.5 再生塔压力对系统能耗的影响 | 第41页 |
3.3.6 再生塔富液入口温度对系统能耗的影响 | 第41-43页 |
3.4 石灰石湿法脱硫氨法脱碳系统与燃煤机组的集成 | 第43-45页 |
3.4.1 集成方案 1 | 第43-44页 |
3.4.2 集成方案 2 | 第44页 |
3.4.3 热力性能分析 | 第44-4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4章 钙法顺序脱除工艺与石灰石湿法脱硫氨法脱碳工艺对比 | 第46-50页 |
4.1 热力性能分析 | 第46-47页 |
4.2 成本分析 | 第47-49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0-52页 |
5.1 结论 | 第50-51页 |
5.2 不足与展望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