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引论 | 第10-11页 |
一、债权不可侵性理论的域外判例及学说 | 第11-19页 |
(一) 英美法 | 第12-13页 |
(二) 法国民法 | 第13-15页 |
(三) 德国民法 | 第15-16页 |
(四) 我国台湾“民法” | 第16-19页 |
二、合同相对性原则在传统民法理论中的困境 | 第19-23页 |
(一) 困境的源头 | 第19页 |
(二) 为第三人利益合同 | 第19-23页 |
1. 第三人侵害债权 | 第20页 |
2. 为第三人利益合同 | 第20-21页 |
3. 缔约过失责任以及后契约义务 | 第21页 |
4. 附保护第三人作用的合同 | 第21-23页 |
三、第三人侵害债权责任制度对合同相对性原则的突破 | 第23-31页 |
(一) 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对合同相对性原则理论上的突破 | 第23-25页 |
1. 对合同主体相对性的突破 | 第23页 |
2. 对合同内容相对性的突破 | 第23-24页 |
3. 对合同责任相对性的突破 | 第24-25页 |
(二) 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对合同相对性原则实践上的突破 | 第25-27页 |
(三) 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对合同相对性原则立法上的突破 | 第27-31页 |
1. 该制度在有的单行法中已有所体现 | 第27-29页 |
2. 对民法立法体系的完善 | 第29-31页 |
四、我国第三人侵害债权责任制度的构建 | 第31-47页 |
(一) 在我国建立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的必要性 | 第31-33页 |
1. 债权优越性地位的必然要求 | 第31页 |
2. 对传统民法救济方式的补充 | 第31-32页 |
3. 我国现实生活的需要 | 第32-33页 |
(二) 第三人侵害债权的我国立法和司法的现状 | 第33-34页 |
(三) 我国第三人侵害债权责任制度的构建设想 | 第34-47页 |
1. 对第三人侵害债权责任制度的定位 | 第34-37页 |
2. 应构建第三人侵害债权行为的构成要件 | 第37-43页 |
3. 应明确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的责任分配 | 第43-44页 |
4. 应确定第三人侵害债权的损害赔偿范围 | 第44-47页 |
结论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后记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