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3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 第11-15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 第15页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第2章 食品安全监管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第17-24页 |
2.1 食品安全监管相关概念界定 | 第17-19页 |
2.1.1 食品安全监管的概念 | 第17-18页 |
2.1.2 食品安全有奖举报的概念 | 第18-19页 |
2.2 食品安全有奖举报制度的理论基础 | 第19-23页 |
2.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19-20页 |
2.2.2 市场失灵理论 | 第20-21页 |
2.2.3 政府失灵理论 | 第21-22页 |
2.2.4 公众参与理论 | 第22-23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3章 河北省食品安全有奖举报制度的实施现状 | 第24-41页 |
3.1 河北省食品安全有奖举报制度的社会背景及沿革 | 第24页 |
3.2 河北省食品安全有奖举报制度的主要内容 | 第24-28页 |
3.2.1 举报受理部门、范围及渠道 | 第24-25页 |
3.2.2 举报处理流程 | 第25页 |
3.2.3 举报奖励范围 | 第25-26页 |
3.2.4 奖励兑现机制 | 第26-27页 |
3.2.5 组织机构及队伍建设 | 第27页 |
3.2.6 保密及有关责任条款 | 第27-28页 |
3.3 河北省食品安全投诉举报奖励政策落实状况分析 | 第28页 |
3.3.1 投诉举报奖励资金的落实状况 | 第28页 |
3.3.2 投诉举报奖励人保密的落实状况 | 第28页 |
3.4 河北省食品安全有奖举报状况统计分析 | 第28-39页 |
3.4.1 投诉举报总量 | 第28-30页 |
3.4.2 投诉举报受理渠道情况 | 第30-31页 |
3.4.3 投诉举报人的分布情况 | 第31-32页 |
3.4.4 投诉举报产品分布情况 | 第32-34页 |
3.4.5 投诉举报环节分布情况 | 第34-36页 |
3.4.6 投诉举报反映的主要问题情况 | 第36-37页 |
3.4.7 投诉举报办理查实情况 | 第37-39页 |
3.5 河北省食品安全有奖举报的特点 | 第39-40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4章 河北省食品安全有奖举报制度实施效果评价 | 第41-52页 |
4.1 食品安全有奖举报实施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定 | 第41-46页 |
4.1.1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41页 |
4.1.2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41-46页 |
4.2 食品安全有奖举报实施效果模糊综合评价 | 第46-49页 |
4.2.1 确定评价因素的等级及评判矩阵的构造 | 第46-47页 |
4.2.2 食品安全有奖举报实施效果模糊综合评价 | 第47-49页 |
4.3 食品安全有奖举报制度存在问题 | 第49-51页 |
4.3.1 食品安全有奖举报的体制不健全 | 第49-50页 |
4.3.2 食品安全有奖举报制度工作效率不高 | 第50-5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5章 完善河北省食品安全有奖举报的建议 | 第52-56页 |
5.1 健全食品安全体制机制 | 第52页 |
5.2 进行有效的宣传 | 第52-53页 |
5.3 提高工作效率 | 第53-54页 |
5.3.1 加强举报受理队伍及举报人素质建设 | 第53页 |
5.3.2 加强信息化建设 | 第53-54页 |
5.4 完善举报人保护制度 | 第54-55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结论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