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绪论 | 第11-21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一)研究目的 | 第12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二、研究方法及可能创新点 | 第13-14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二)研究创新点 | 第14页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21页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三)国内外研究述评 | 第19-21页 |
第一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21-33页 |
第一节 基本概念 | 第21-25页 |
一、贫困的定义 | 第21-22页 |
二、贫困的划分标准 | 第22-23页 |
三、扶贫 | 第23-24页 |
四、精准扶贫 | 第24-25页 |
第二节 相关理论 | 第25-29页 |
一、新公共服务理论 | 第25-28页 |
二、反贫困理论 | 第28-29页 |
第三节 可持续发展 | 第29-33页 |
一、可持续发展内涵 | 第29-30页 |
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 第30-31页 |
三、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 | 第31-33页 |
第二章 宾川县农村扶贫现状 | 第33-52页 |
第一节 宾川县县情简介 | 第33-37页 |
一、宾川县简介 | 第33-35页 |
二、贫困区域分布 | 第35-37页 |
第二节 宾川县农村扶贫情况 | 第37-49页 |
一、宾川县扶贫工作历程 | 第37-41页 |
二、宾川县农村扶贫工作措施 | 第41-45页 |
三、宾川县农村扶贫工作成效 | 第45-49页 |
第三节 宾川县扶贫工作的特点 | 第49-52页 |
一、政府主导 | 第49页 |
二、探索产业发展新路径 | 第49-50页 |
三、实现帮扶措施精准化 | 第50页 |
四、紧抓基础设施建设 | 第50-52页 |
第三章 宾川县农村扶贫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第52-64页 |
第一节 扶贫环境不具有可持续性 | 第52-56页 |
一、经济基础薄弱,扶贫工作后继无力 | 第52-54页 |
二、思想观念未转变,扶贫功效持续性不强 | 第54-55页 |
三、扶贫进入深水区,持续攻坚难度大 | 第55-56页 |
第二节 缺乏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体制 | 第56-59页 |
一、扶贫制度缺乏系统性 | 第56页 |
二、农业经营体制制约产业发展 | 第56-57页 |
三、城乡二元化结构加剧贫富差距 | 第57-58页 |
四、农村治理体制难以适应扶贫开发 | 第58-59页 |
第三节 扶贫主体单一 | 第59-64页 |
一、大规模的政府扶贫难以长期持续 | 第59-60页 |
二、市场力量介入不足,扶贫功效持续性不强 | 第60-61页 |
三、第三方组织作用发挥不明显,难以对扶贫工作形成有效补充 | 第61-64页 |
第四章 宾川县扶贫案例研究 | 第64-78页 |
第一节 萂村扶贫个案研究 | 第64-69页 |
一、萂村扶贫开发成效 | 第64-67页 |
二、萂村扶贫开发总结 | 第67-69页 |
第二节 村民李光宝脱贫的个案透视 | 第69-74页 |
一、基本信息 | 第69-71页 |
二、帮扶情况 | 第71-74页 |
第三节 案例研究启发 | 第74-78页 |
一、把握“精准”要义,实现稳定脱贫 | 第74页 |
二、立足本地实际,制定扶贫特别计划 | 第74-75页 |
三、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领头雁”作用 | 第75页 |
四、加强产业发展,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 第75-76页 |
五、“扶志”与“扶智”相结合,发挥扶贫对象的主体性 | 第76-78页 |
第五章 可持续发展视角下农村扶贫工作的完善与建议 | 第78-98页 |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发展规划 | 第78-80页 |
一、摸清贫困实情,确定发展重点 | 第78-79页 |
二、制定发展规划,明确任务责任 | 第79-80页 |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扶贫对象 | 第80-84页 |
一、强化思想教育,增强脱贫意志 | 第80-82页 |
二、加强教育培训,提高致富能力 | 第82-84页 |
第三节 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发展环境 | 第84-91页 |
一、建设基础设施,提升硬件环境 | 第84-85页 |
二、加强组织建设,改善领导环境 | 第85-87页 |
三、加强法制建设,改善治理环境 | 第87-89页 |
四、突出生态发展,提升生存环境 | 第89-91页 |
第四节 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扶贫措施 | 第91-98页 |
一、整合各方力量,加大帮扶力度 | 第91-92页 |
二、推动土地流转,发展现代农业 | 第92-93页 |
三、打造特色产业,创建农业品牌 | 第93-95页 |
四、城乡发展一体化,缩短地域差距 | 第95-96页 |
五、完善帮扶措施,加强脱贫保障 | 第96-98页 |
结论 | 第98-100页 |
参考文献 | 第100-104页 |
附录 | 第104-106页 |
致谢 | 第10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