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9页 |
1.1 选题依据 | 第9-10页 |
1.1.1 社区参与是我国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现实要求 | 第9页 |
1.1.2 构建旅游景区与社区和谐发展模式的内在需要 | 第9-10页 |
1.1.3 西江千户苗寨的研究价值及意义 | 第10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0页 |
1.2.2 现实意义 | 第10页 |
1.3 相关研究综述 | 第10-16页 |
1.3.1 社区参与旅游方面的研究 | 第10-14页 |
1.3.1.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3.1.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2 旅游领域的竞合关系相关研究 | 第14-15页 |
1.3.3 西江千户苗寨相关研究 | 第15-16页 |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1.5 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1.5.1 文献研究法 | 第18页 |
1.5.2 实地调查法 | 第18页 |
1.5.3 定量、定性分析法 | 第18页 |
1.5.4 理论研究与实证相结合 | 第18-19页 |
第2章 社区参与下旅游景区竞合关系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9-23页 |
2.1 社区参与理论 | 第19-20页 |
2.1.1 基本理论内涵 | 第19页 |
2.1.2 社区参与理论在社区型景区中的应用 | 第19-20页 |
2.2 社区增权理论 | 第20-21页 |
2.2.1 基本理论内涵 | 第20页 |
2.2.2 社区增权理论在社区型景区中的应用 | 第20-21页 |
2.3 竞合理论 | 第21-22页 |
2.3.1 竞合理论的基本内涵 | 第21页 |
2.3.2 竞合理论对景区与社区竞合关系的启示 | 第21-22页 |
2.4 合作博弈理论 | 第22-23页 |
2.4.1 合作博弈理论的基本内涵 | 第22页 |
2.4.2 合作博弈理论对景区与社区竞合关系的启示 | 第22-23页 |
第3章 社区参与下旅游景区竞合关系的基础性分析 | 第23-31页 |
3.1 景区与社区之间竞合关系的形成 | 第23-25页 |
3.1.1 景区与社区竞合关系形成的实践逻辑 | 第23页 |
3.1.2 景区与社区竞合的核心要素分析 | 第23-25页 |
3.1.2.1 景区开发商及其资本要素 | 第24页 |
3.1.2.2 社区居民及其旅游资源要素 | 第24-25页 |
3.1.2.3 地方政府及其社会权力要素 | 第25页 |
3.2 景区与社区之间竞合关系的演进 | 第25-31页 |
3.2.1 景区与社区之间竞合关系演进的表征 | 第25-28页 |
3.2.1.1 景区与社区之间竞合关系演进表征体系的构建 | 第26-27页 |
3.2.1.2 景区与社区之间竞合关系的演进的阶段性 | 第27-28页 |
3.2.2 景区与社区之间竞合关系演进的动力机制 | 第28-31页 |
3.2.2.1 资本的逐利本性 | 第29页 |
3.2.2.2 社区旅游资源的有偿使用 | 第29-30页 |
3.2.2.3 政府职能转变 | 第30-31页 |
第4章 西江千户苗寨景区与社区竞合关系实证研究 | 第31-48页 |
4.1 贵州西江千户苗寨景区基本概况 | 第31-34页 |
4.1.1 贵州西江千户苗寨简介 | 第31-32页 |
4.1.2 贵州西江千户苗寨景区旅游开发状况 | 第32-34页 |
4.1.2.1 西江千户苗寨旅游发展历程 | 第32-33页 |
4.1.2.2 西江千户苗寨旅游经营现状 | 第33-34页 |
4.2 西江千户苗寨景区与社区之间竞合关系的现状调查 | 第34-44页 |
4.2.1 西江千户苗寨景区与社区之间关系现状特征 | 第34页 |
4.2.1.1 景区与社区竞合关系的客观性 | 第34页 |
4.2.1.2 合作博弈是景区与社区竞合关系的必然选择 | 第34页 |
4.2.2 基于居民感知的西江苗寨景区与社区竞合关系现状调查与分析 | 第34-44页 |
4.2.2.1 问卷设计与调查取样 | 第34-35页 |
4.2.2.2 样本的统计分析 | 第35-37页 |
4.2.2.3 居民基本信息的分析 | 第37-39页 |
4.2.2.4 西江千户苗寨景区与社区竞合关系现状分析 | 第39-44页 |
4.3 西江千户苗寨景区与社区竞合关系的演进分析 | 第44-48页 |
4.3.1 影响西江千户苗寨景区与社区竞合关系演进的主要因素 | 第44-45页 |
4.3.1.1 地方政府的自利倾向 | 第44页 |
4.3.1.2 社区居民的讨价还价能力相对较弱 | 第44页 |
4.3.1.3 景区公司的制度机会主义行为 | 第44-45页 |
4.3.2 西江千户苗寨景区与社区竞合关系演进机制的构建 | 第45-48页 |
4.3.2.1 地方政府对社区土地的确权登记 | 第45页 |
4.3.2.2 实现景区与社区之间的合同规制 | 第45页 |
4.3.2.3 培育公民契约精神 | 第45页 |
4.3.2.4 景区公司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 | 第45-46页 |
4.3.2.5 增强社区的讨价还价能力 | 第46页 |
4.3.2.6 第三方力量的协助 | 第46-48页 |
第5章 主要结论与问题探讨 | 第48-50页 |
5.1 主要研究结论 | 第48页 |
5.2 相关问题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附录A | 第53-5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