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无氟超疏水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25页 |
1.1 自然界中的超疏水现象 | 第10-11页 |
1.2 超疏水基本理论 | 第11-15页 |
1.2.1 固体表面的浸润性能 | 第11页 |
1.2.2 接触角 | 第11-12页 |
1.2.3 滚动角 | 第12页 |
1.2.4 前进接触角、后退接触角与接触角滞后 | 第12页 |
1.2.5 表面润湿模型 | 第12-15页 |
1.3 超疏水表面的制备 | 第15-16页 |
1.3.1 表面特殊粗糙结构的构建方法 | 第15-16页 |
1.3.2 常用的低表面能材料 | 第16页 |
1.4 几种特殊性能的超疏水表面 | 第16-22页 |
1.4.1 抗菌超疏水表面 | 第16-17页 |
1.4.2 防结冰超疏水表面 | 第17-18页 |
1.4.3 具有导电性能的超疏水表面 | 第18-19页 |
1.4.4 具有自清洁能力的超疏水表面 | 第19-20页 |
1.4.5 透明与减反射超疏水表面 | 第20-21页 |
1.4.6 油水分离超疏水表面 | 第21-22页 |
1.4.7 抗腐蚀和抗摩擦的超疏水表面 | 第22页 |
1.5 疏水材料在环境放射化学上潜在的应用 | 第22-23页 |
1.6 选题意义和研究内容 | 第23-25页 |
第二章 超疏水沙子的制备及其油水分离性能的研究 | 第25-33页 |
2.1 引言 | 第25-26页 |
2.2.实验 | 第26-27页 |
2.2.1 实验试剂与原料 | 第26页 |
2.2.2 实验所用测试仪器 | 第26页 |
2.2.3 沙子颗粒的表面功能化 | 第26页 |
2.2.4 油水分离测试 | 第26-27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7-32页 |
2.3.1 修饰前后沙子形貌与成分分析 | 第27页 |
2.3.2 修饰前后沙子的红外和热重分析 | 第27-28页 |
2.3.3 处理温度对超疏水性能的影响 | 第28页 |
2.3.4 功能化过后的沙子颗粒漂浮实验 | 第28-29页 |
2.3.5 功能化过后的沙子的疏水亲油性能 | 第29-30页 |
2.3.6 超疏水沙子的油水分离实验 | 第30-32页 |
2.4 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无氟透明耐腐蚀超疏水涂层的制备 | 第33-44页 |
3.1 引言 | 第33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3-36页 |
3.2.1 实验试剂与原料 | 第33-34页 |
3.2.2 实验所用测试仪器 | 第34页 |
3.2.3 超疏水涂层制备 | 第34-36页 |
3.3 实验结果及讨论 | 第36-43页 |
3.3.1 影响超疏水涂层透明度因素的探究 | 第36-38页 |
3.3.2 不同涂层的电镜扫描结果的分析 | 第38-40页 |
3.3.3 不同处理方法对涂层表面元素分布的影响 | 第40-41页 |
3.3.4 原子力显微镜下涂层表面形貌的分析 | 第41-42页 |
3.3.5 超疏水涂层疏水性能与机械性能测试 | 第42-43页 |
3.4 小结 | 第43-44页 |
第四章 机械性能良好的无氟超疏水涂层的制备 | 第44-51页 |
4.1 引言 | 第44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44-47页 |
4.2.1 实验试剂与原料 | 第44页 |
4.2.2 实验所用测试仪器 | 第44-45页 |
4.2.3 超疏水涂层制备 | 第45-47页 |
4.3 实验结果及讨论 | 第47-50页 |
4.3.1 喷涂次数对涂层透明度的影响 | 第47-48页 |
4.3.2 涂层的电镜扫描结果的分析 | 第48页 |
4.3.3 涂层表面主要元素含量的分析 | 第48-49页 |
4.3.4 原子力显微镜下涂层表面形貌的分析 | 第49页 |
4.3.5 超疏水涂层疏水性能与机械性能测试 | 第49-50页 |
4.4 小结 | 第50-51页 |
全文总结及展望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63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