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22页 |
| 1.1 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 1.1.1 问题提出 | 第9-10页 |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 第10-18页 |
| 1.2.1 工业化阶段相关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 1.2.2 资本品积累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 第13-15页 |
| 1.2.3 资本品存量测算相关研究 | 第15-16页 |
| 1.2.4 资本产出比相关研究 | 第16-17页 |
| 1.2.5 国内外文献综述简析 | 第17-18页 |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8-22页 |
| 1.3.1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 1.3.2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 1.3.3 技术路线图 | 第20-22页 |
| 第2章 我国资本品存量测算框架与方法的建立 | 第22-34页 |
| 2.1 根据相关工业化理论对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分析 | 第22-24页 |
| 2.2 资本品积累基本概念界定 | 第24-26页 |
| 2.2.1 资本品的界定与分类 | 第25页 |
| 2.2.2 资本品积累与资本品消耗 | 第25-26页 |
| 2.3 资本品存量核算相关理论 | 第26-29页 |
| 2.3.1 永续盘存法 | 第26-27页 |
| 2.3.2 直接调查法 | 第27页 |
| 2.3.3 固定资产平衡表法 | 第27-28页 |
| 2.3.4 三种资本品存量核算方法的比较分析 | 第28-29页 |
| 2.4 我国资本品存量核算基本框架 | 第29-31页 |
| 2.4.1 基于永续盘存法的传统资本存量核算框架 | 第29-30页 |
| 2.4.2 修改后的我国资本品存量核算框架 | 第30-31页 |
| 2.5 我国资本品存量测算方法 | 第31-32页 |
| 2.6 本章小结 | 第32-34页 |
| 第3章 1978-2015 年我国资本品存量核算及时间序列分析 | 第34-50页 |
| 3.1 数据选取与基本参数、变量的确定 | 第34-42页 |
| 3.1.1 数据选取与搜集 | 第34-35页 |
| 3.1.2 折旧率与基年末资本品存量的确定 | 第35-38页 |
| 3.1.3 投资价格指数与当年投资额I的确定 | 第38-42页 |
| 3.2 我国 1978-2015 年资本品积累量 | 第42-49页 |
| 3.2.1 我国 1978-2015 年建筑类资本品存量 | 第43-44页 |
| 3.2.2 我国 1978-2015 年设备类资本品存量 | 第44-46页 |
| 3.2.3 我国资本品积累的时间序列分析 | 第46-49页 |
| 3.3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 第4章 1978-2015 年我国工业化进程中资本品积累规律性研究 | 第50-63页 |
| 4.1 经济增长与资本品积累的变动规律 | 第50-51页 |
| 4.2 资本品产出比的变动规律 | 第51-52页 |
| 4.3 资本深化的变动规律 | 第52-56页 |
| 4.4 资本品积累内部结构的变动规律 | 第56-59页 |
| 4.5 对我国政府相关部门的政策建议 | 第59-62页 |
| 4.5.1 注重提升资本品的产出效率 | 第60页 |
| 4.5.2 正视资本深化现象 | 第60-61页 |
| 4.5.3 进一步优化资本品积累的内部结构 | 第61-62页 |
| 4.6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 结论 | 第63-65页 |
| 参考文献 | 第65-70页 |
| 附录 | 第70-76页 |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