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3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4-15页 |
1.2.1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14页 |
1.2.2 课题研究的目的 | 第14-15页 |
1.3 视频编码标准发展现状 | 第15-19页 |
1.3.1 视频编码标准发展历程 | 第15-17页 |
1.3.2 视频编码技术的发展 | 第17-19页 |
1.4 自适应样点补偿滤波技术的研究发展 | 第19-20页 |
1.5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结构 | 第20-21页 |
1.6 本章小结 | 第21-23页 |
第二章 高效视频编码标准 | 第23-36页 |
2.1 高效视频编码标准的简介 | 第23页 |
2.2 HEVC标准的特点 | 第23-34页 |
2.2.1 灵活的编码块结构 | 第23-28页 |
2.2.2 精确的帧内预测 | 第28-32页 |
2.2.3 自适应样点补偿技术 | 第32页 |
2.2.4 并行化设计 | 第32-34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第三章 高效视频编码标准中的自适应样点补偿技术 | 第36-45页 |
3.1 引言 | 第36页 |
3.2 自适应样点补偿技术的算法原理 | 第36-38页 |
3.3 自适应样点补偿技术的两种分类方法 | 第38-40页 |
3.3.1 带状补偿 | 第38-39页 |
3.3.2 边缘补偿 | 第39-40页 |
3.4 自适应样点补偿滤波的操作 | 第40-42页 |
3.5 实验结果和分析 | 第42-44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四章 基于编码单元划分的自适应样点补偿滤波 | 第45-50页 |
4.1 HEVC标准中的编码单元划分 | 第45-47页 |
4.1.1 编码单元划分的原理 | 第45-46页 |
4.1.2 编码单元划分的结果分析 | 第46-47页 |
4.2 基于编码单元划分的自适应样点补偿技术 | 第47-49页 |
4.2.1 基于编码单元划分的自适应样点补偿技术的原理 | 第47-48页 |
4.2.2 基于编码单元划分的自适应样点补偿技术的分类过程 | 第48-49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五章 仿真实验及其结果分析 | 第50-57页 |
5.1 实验环境及数据 | 第50-51页 |
5.1.1 实验平台 | 第50页 |
5.1.2 实验数据 | 第50-51页 |
5.2 实验方法和评价标准 | 第51-52页 |
5.2.1 实验方法 | 第51页 |
5.2.2 评价标准 | 第51-52页 |
5.3 实验设计及结果分析 | 第52-56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7-59页 |
6.1 总结 | 第57-58页 |
6.2 展望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4页 |
附录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