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海运服务贸易竞争力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国外学者的研究 | 第10-12页 |
·国内学者的研究 | 第12-14页 |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研究思路 | 第15页 |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5-16页 |
第2章 海运服务贸易竞争力的理论基础 | 第16-22页 |
·海运服务贸易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6-18页 |
·海运服务贸易的概念 | 第16页 |
·海运服务贸易竞争力的概念 | 第16-18页 |
·海运服务贸易竞争理论评析 | 第18-21页 |
·竞争理论探讨与评价方法 | 第18-20页 |
·海运服务贸易竞争力理论借鉴与探讨 | 第20-21页 |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第3章 我国海运服务贸易现状 | 第22-28页 |
·我国海运服务贸易的发展概况 | 第22-26页 |
·我国海运服务贸易发展情况 | 第22页 |
·我国海运服务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 | 第22-23页 |
·我国海运服务贸易在世界海运服务贸易中的地位 | 第23-24页 |
·我国海运服务产业体系的发展 | 第24-26页 |
·我国海运服务贸易存在的问题 | 第26-27页 |
·全球市场占有率偏低 | 第26页 |
·海运服务贸易逆差较为严重 | 第26-27页 |
·市场竞争力不足 | 第27页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4章 海运服务贸易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28-42页 |
·评价方法的选择 | 第28-30页 |
·单指标竞争力评价方法 | 第28-29页 |
·多因素综合性竞争力评价方法 | 第29-30页 |
·层次分析法建模方法概述 | 第30-32页 |
·建立递阶层次结构 | 第31页 |
·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 | 第31-32页 |
·计算各元素权重与一致性检验 | 第32页 |
·海运服务贸易竞争力影响要素分析 | 第32-35页 |
·宏观经济要素分析 | 第32-33页 |
·海运政策要素分析 | 第33页 |
·产业结构要素分析 | 第33-35页 |
·企业管理要素分析 | 第35页 |
·海运服务贸易竞争力评价指标的建立 | 第35-40页 |
·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 | 第35-36页 |
·竞争力评价体系各指标的解释 | 第36-38页 |
·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的赋值与优化 | 第38-40页 |
·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 | 第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第5章 我国海运服务贸易竞争力的测算与国际比较 | 第42-56页 |
·我国海运服务贸易竞争力测算 | 第42-51页 |
·指标选取数据的原则 | 第42页 |
·指标层相关指标的量化方法 | 第42-44页 |
·指标层无量纲化处理结果 | 第44-49页 |
·竞争力测算结果 | 第49-51页 |
·其他国家海运服务贸易竞争力测算 | 第51-52页 |
·欧洲主要海运服务贸易强国竞争力指数 | 第51-52页 |
·亚洲主要海运服务贸易强国竞争力指数 | 第52页 |
·我国海运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国际比较分析 | 第52-55页 |
·宏观经济因素的比较分析 | 第53页 |
·海运政策要素的比较分析 | 第53-54页 |
·产业结构要素的比较分析 | 第54-55页 |
·企业管理要素的比较分析 | 第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6章 提升我国海运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对策 | 第56-59页 |
·提升海运企业国际揽货能力 | 第56页 |
·推动海运企业管理创新能力 | 第56-57页 |
·优化我国海运业扶持政策 | 第57页 |
·推进我国海运行业协会等行业协会建设 | 第57-58页 |
·规避市场过早开放带来的冲击 | 第58-59页 |
结论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附录A 海运服务贸易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调查问卷表 | 第65-68页 |
附录B 海运服务贸易法律政策有效性评估调查问卷 | 第68-71页 |
附录C 各国海运服务企业战略管理能力调查问卷 | 第71-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