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2-4页 |
| Abstract | 第4-6页 |
| 导言 | 第9-14页 |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9页 |
| 二、研究价值与意义 | 第9-10页 |
| 三、文献综述 | 第10-12页 |
| 四、主要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 五、论文结构 | 第13页 |
| 六、论文主要创新及不足 | 第13-14页 |
| 第一章 我国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概述 | 第14-21页 |
| 第一节 我国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的内涵、特征及发展 | 第14-17页 |
| 第二节 我国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的交易模式 | 第17-21页 |
| 一、挂牌交易模式 | 第17-18页 |
| 二、竞买(卖)交易模式 | 第18-19页 |
| 三、延期交收交易模式 | 第19-21页 |
| 第二章 我国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的风险 | 第21-28页 |
| 第一节 交易市场本身的合法性不明 | 第21-23页 |
| 第二节 利用交易市场非法集资:以“泛亚事件”为例 | 第23-24页 |
| 第三节 操纵交易市场价格和诈骗:以“龙鼎事件”为例 | 第24-25页 |
| 第四节 会员管理松懈或缺失 | 第25-28页 |
| (1)利用电子交易市场集资诈骗 | 第25-26页 |
| (2)多级代理、承诺收益、恶意刷单等其他违规行为 | 第26-28页 |
| 第三章 我国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监管现状及问题 | 第28-38页 |
| 第一节 我国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的监管实践 | 第28-32页 |
| 第二节 我国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监管现状存在的问题 | 第32-38页 |
| 一、市场定位不明,监管态度消极 | 第32-34页 |
| 二、监管权力下放,遭遇地方保护 | 第34-36页 |
| 三、监管法规效力较低,偏重“运动式执法” | 第36-38页 |
| 第四章 完善我国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的监管探析 | 第38-47页 |
| 第一节 我国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的监管思路 | 第38-44页 |
| 一、定位: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为场外衍生品市场 | 第38-40页 |
| 二、完善变相期货交易的监管 | 第40-44页 |
| 第二节 我国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监管的具体措施 | 第44-47页 |
| 一、监管架构: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监管权责 | 第44-45页 |
| 二、市场准入:确定合格交易品种与投资人 | 第45-47页 |
| 结语 | 第47-48页 |
| 参考文献 | 第48-53页 |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3-54页 |
| 后记 | 第54-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