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引言 | 第7-9页 |
第1章 医疗事故罪的构造 | 第9-14页 |
1.1 我国的传统学说 | 第9-10页 |
1.2 修正的旧过失论 | 第10-11页 |
1.3 新过失论 | 第11-12页 |
1.4 本文观点 | 第12-14页 |
第2章 注意义务 | 第14-27页 |
2.1 注意义务的理论 | 第14-17页 |
2.1.1 注意义务及其超越 | 第14-15页 |
2.1.2 注意义务的根据 | 第15-17页 |
2.2 注意义务的限缩 | 第17-22页 |
2.2.1 被允许的危险 | 第18-19页 |
2.2.2 信赖原则 | 第19-20页 |
2.2.3 危险接受 | 第20-22页 |
2.3“严重不负责任” | 第22-27页 |
2.3.1“严重不负责任”的本质解读 | 第22页 |
2.3.2“严重不负责任”在司法实践中的标准 | 第22-23页 |
2.3.3“严重不负责任”在医疗规范中的体现 | 第23-27页 |
第3章 注意能力 | 第27-31页 |
3.1 注意能力与预见可能性的同一性 | 第27页 |
3.2 注意能力的标准 | 第27-29页 |
3.2.1 主观说 | 第27-28页 |
3.2.2 客观说 | 第28页 |
3.2.3 折中说 | 第28-29页 |
3.3 超越承担的过失 | 第29-31页 |
第4章 具体问题与个案分析 | 第31-34页 |
4.1“冯某某医疗事故案”:探讨“医疗事故罪”的构造 | 第31-32页 |
4.2“刘某某医疗事故案”:探讨“信赖原则” | 第32-33页 |
4.3“浩某某医疗事故案”:探讨“超越承担的过失” | 第33-34页 |
结语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7页 |
致谢 | 第37-39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