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引言 | 第9-11页 |
第一章 劳动利益争议概述 | 第11-23页 |
第一节 劳动利益争议的界定 | 第11-17页 |
一、劳动利益争议的概念 | 第11-13页 |
二、劳动利益争议之属性 | 第13-15页 |
(一)劳动利益争议属于缔约争议 | 第13页 |
(二)劳动利益争议属于集体争议 | 第13-14页 |
(三)劳动利益争议是经济性利益纠纷 | 第14-15页 |
三、劳动利益争议的特征 | 第15-17页 |
(一)以订立集体合同为目的 | 第15页 |
(二)劳动利益争议的内容是尚未确定的权利义务 | 第15页 |
(三)劳动利益争议是在集体谈判或者协商的过程中产生的 | 第15-16页 |
(四)劳动利益争议缺乏分配规则 | 第16页 |
(五)劳动利益争议具有不可诉性 | 第16-17页 |
第二节 劳动利益争议与相关概念辨析 | 第17-20页 |
一、我国的劳动利益争议与集体争议的关系 | 第17-18页 |
二、劳动利益争议与劳动权利争议 | 第18-20页 |
第三节 劳动利益争议的范畴 | 第20-21页 |
本章小结 | 第21-23页 |
第二章 我国劳动利益争议处理机制存在的问题 | 第23-33页 |
第一节 我国现行劳动利益争议处理机制 | 第23-25页 |
一、分轨处理 | 第23-24页 |
二、我国劳动利益争议处理的方式 | 第24-25页 |
(一)集体协商 | 第24-25页 |
(二)调解 | 第25页 |
第二节 制度构建上的缺陷 | 第25-31页 |
一、立法上的问题 | 第25-27页 |
(一)劳动利益争议立法层级低且相对贫乏与滞后 | 第25-27页 |
(二)法律无明确劳动利益争议和权利争议的界限及程序性规定 | 第27页 |
二、集体协商存在的缺陷 | 第27-28页 |
三、调解处理方式的不足 | 第28-30页 |
四、劳动利益争议仲裁制度缺位 | 第30页 |
五、法律在劳动者罢工问题上立场模糊 | 第30-31页 |
本章小结 | 第31-33页 |
第三章 发达国家及地区劳动利益争议处理机制 | 第33-47页 |
第一节 较为全面的劳动利益争议立法 | 第33-36页 |
一、日本相关立法 | 第33-34页 |
二、加拿大相关立法 | 第34-35页 |
三、台湾的相关立法 | 第35-36页 |
第二节 劳动利益争议处理原则 | 第36-37页 |
一、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 | 第36页 |
二、贯彻三方原则 | 第36-37页 |
三、争议处理机构独立自主的原则 | 第37页 |
第三节 具体处理方式 | 第37-45页 |
一、他主调控机制 | 第38-42页 |
(一)调解 | 第38-40页 |
(二)劳动利益争议仲裁 | 第40-42页 |
二、自主调控机制 | 第42-45页 |
(一)集体协商 | 第42-44页 |
(二)罢工 | 第44-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第四章 我国劳动利益争议处理机制的完善 | 第47-65页 |
第一节 发达国家及地区制度之启示 | 第47-48页 |
第二节 劳动利益争制度完善之必要性分析 | 第48-53页 |
一、我国劳动利益争议之现状 | 第48-50页 |
(一)劳动利益争议凸显且范围广、影响大 | 第48-49页 |
(二)权利争议与利益争议交织转化,处理难度增加 | 第49-50页 |
二、我国劳动利益争议处理之实践分析 | 第50-53页 |
(一)劳动利益争议处理过程中政府角色错位,且处理过于行政化 | 第50-51页 |
(二)劳动者罢工处于畸形无序状态且处理政治化 | 第51-53页 |
第三节 立法上的完善 | 第53-57页 |
一、立法应当贯彻的原则 | 第53-55页 |
(一)坚持有限度的劳资自治原则 | 第53-54页 |
(二)坚持三方原则,并保证第三方机构的中立性 | 第54-55页 |
二、补充劳动利益争议处理立法 | 第55页 |
三、明晰权利争议与劳动利益争议界定 | 第55-57页 |
第四节 具体处理方式的完善 | 第57-62页 |
一、集体协商制度的完善 | 第57-59页 |
(一)劳方内部临时组织形式常态化 | 第57-58页 |
(二)明确用人单位集体协商的法定义务 | 第58-59页 |
二、劳动利益争议调解制度的完善 | 第59-60页 |
(一)由专门机构专司劳动利益争议调解 | 第59页 |
(二)区分自愿调解与强制调解 | 第59-60页 |
(三)明确调解期限,并对调解结果进行明确 | 第60页 |
三、劳动利益争议仲裁制度的确立 | 第60-62页 |
(一)劳动利益争议的可仲裁性 | 第60-61页 |
(二)劳动利益争议仲裁制度的设置 | 第61-62页 |
四、关于罢工 | 第62页 |
本章小结 | 第62-65页 |
结语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致谢 | 第71-73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