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水系青鱼、草鱼、鲢、鳙形态度量学分析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0-24页 |
·鄱阳湖水系概况 | 第10-12页 |
·鄱阳湖简介 | 第10页 |
·五河简介 | 第10-11页 |
·鄱阳湖水系渔业资源状况 | 第11-12页 |
·鱼类形态学研究方法及用途 | 第12-20页 |
·鱼类形态学方法 | 第12-18页 |
·传统形态度量学 | 第13页 |
·多变量形态度量学 | 第13-14页 |
·鱼类形态度量学方法研究数据 | 第14-15页 |
·鱼类形态度量学方法数据校正方法 | 第15-18页 |
·鱼类形态学研究的用途 | 第18-20页 |
·四大家鱼研究现状 | 第20-22页 |
·四大家鱼生物学研究 | 第20页 |
·四大家鱼形态学研究 | 第20页 |
·四大家鱼生物化学研究 | 第20-21页 |
·四大家鱼分子及遗传性研究 | 第21页 |
·四大家鱼养殖学研究 | 第21-22页 |
·鄱阳湖水系四大家鱼 | 第22页 |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22-24页 |
第2章 鄱阳湖水系草鱼幼鱼形态度量学分析 | 第24-37页 |
·引言 | 第2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4-34页 |
·实验材料 | 第24页 |
·数据测量与处理 | 第24-27页 |
·分析方法 | 第27-2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8-34页 |
·聚类分析 | 第28-29页 |
·主成分分析 | 第29-31页 |
·判别分析 | 第31-33页 |
·单因子方差分析 | 第33-34页 |
·讨论 | 第34-37页 |
·形态变异与种群差异 | 第34-35页 |
·多元分析方法在草鱼群体形态判别上的应用 | 第35-36页 |
·单因素方差分析 | 第36页 |
·差异系数分析 | 第36-37页 |
第3章 鄱阳湖水系鲢幼鱼形态度量学分析 | 第37-48页 |
·引言 | 第37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7-40页 |
·实验材料 | 第37-38页 |
·数据测量 | 第38页 |
·分析方法 | 第38-4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0-45页 |
·聚类分析 | 第40页 |
·主成分分析 | 第40-42页 |
·判别分析 | 第42-43页 |
·单因子方差分析 | 第43-45页 |
·讨论 | 第45-48页 |
·形态变异与种群差异 | 第45-46页 |
·多元分析方法在鲢群体形态判别上的应用 | 第46-47页 |
·单因素方差分析 | 第47页 |
·差异系数分析 | 第47-48页 |
第4章 鄱阳湖水系鳙幼鱼形态度量学分析 | 第48-59页 |
·引言 | 第4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8-51页 |
·实验材料 | 第48-49页 |
·数据测量 | 第49页 |
·分析方法 | 第49-5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1-55页 |
·聚类分析 | 第51页 |
·主成分分析 | 第51-53页 |
·判别分析 | 第53-54页 |
·单因子方差及差异系数分析 | 第54-55页 |
·讨论 | 第55-59页 |
·形态变异与种群差异 | 第55-58页 |
·多元分析方法在鳙鱼群体形态判别上的应用 | 第58页 |
·单因素方差分析 | 第58页 |
·差异系数分析 | 第58-59页 |
第5章 鄱阳湖水系青鱼幼鱼形态度量学分析 | 第59-70页 |
·引言 | 第59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59-62页 |
·实验材料 | 第59-60页 |
·数据测量 | 第60页 |
·分析方法 | 第60-62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62-68页 |
·聚类分析 | 第62页 |
·主成分分析 | 第62-64页 |
·判别分析 | 第64页 |
·单因子方差及差异系数分析 | 第64-68页 |
·讨论 | 第68-70页 |
·形态变异与种群差异 | 第68页 |
·多元分析方法在青鱼群体形态判别上的应用 | 第68-69页 |
·单因子方差分析 | 第69页 |
·差异系数分析 | 第69-70页 |
第6章 总结 | 第70-72页 |
·鄱阳湖水系四大家鱼形态度量学分析 | 第70页 |
·不足与展望 | 第70-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81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