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园艺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果树病虫害论文--柑桔类病虫害论文

柑橘胶孢炭疽菌毒素的粗提取及致病性研究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0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2-28页
    1.1 柑橘及其病害研究概述第12-13页
    1.2 柑橘炭疽病研究概述第13-14页
        1.2.1 柑橘炭疽病病原菌及其生物学特性第13页
        1.2.2 柑橘炭疽病发病症状第13-14页
    1.3 真菌毒素研究概述第14-21页
        1.3.1 真菌毒素的分类第14-16页
        1.3.2 病原菌的产毒条件第16-17页
        1.3.3 病原菌毒素的制备及提纯第17-18页
        1.3.4 病原菌毒素的生物测定第18-20页
        1.3.5 病原菌毒素的应用第20-21页
    1.4 炭疽菌属毒素研究现状第21-22页
    1.5 柑橘采后病害控制概述第22-24页
        1.5.1 杀菌剂防控第22页
        1.5.2 拮抗微生物防控第22-23页
        1.5.3 提高拮抗菌防治效果第23-24页
    1.6 引言第24-28页
        1.6.1 研究背景第24页
        1.6.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24-25页
        1.6.3 研究内容第25-26页
        1.6.4 技术路线第26-28页
第二章 胶孢炭疽菌最佳产毒培养基的筛选第28-36页
    2.1 实验材料第28页
    2.2 实验方法第28-30页
        2.2.1 毒素原液的制备第28页
        2.2.2 培养基种类的筛选第28-29页
        2.2.3 不同碳源对产毒的影响第29页
        2.2.4 不同氮源对产毒的影响第29页
        2.2.5 不同无机盐对产毒的影响第29页
        2.2.6 培养条件的优化第29-30页
        2.2.7 胶孢炭疽菌毒素的生物测定第30页
    2.3 结果与分析第30-34页
        2.3.1 培养基种类的筛选第30-31页
        2.3.2 不同碳源对产毒的影响第31-32页
        2.3.3 不同氮源对产毒的影响第32页
        2.3.4 不同无机盐对产毒的影响第32-33页
        2.3.5 培养条件优化第33-34页
    2.4 本章小结第34-36页
第三章 胶孢炭疽菌毒素的粗提取及其对柑橘显微结构和采后生理代谢的影响第36-52页
    3.1 实验材料第36-37页
    3.2 实验方法第37-39页
        3.2.1 胶孢炭疽菌粗毒素制备方法筛选第37页
        3.2.2 胶孢炭疽菌粗毒素的化学本质研究第37页
        3.2.3 胶孢炭疽菌粗毒素稳定性的研究第37页
        3.2.4 胶孢炭疽菌粗毒素对柑橘显微结构的影响第37-38页
        3.2.5 胶孢炭疽菌粗毒素对柑橘生理代谢的影响第38页
        3.2.6 柑橘各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第38-39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39-49页
        3.3.1 胶孢炭疽菌粗毒素提取方法筛选第39-41页
        3.3.2 胶孢炭疽菌粗毒素的化学本质研究第41页
        3.3.3 胶孢炭疽菌粗毒素的稳定性研究第41-42页
        3.3.4 胶孢炭疽菌粗毒素对柑橘显微结构的影响第42-44页
        3.3.5 胶孢炭疽菌粗毒素对柑橘生理代谢的影响第44-49页
    3.4 本章小结第49-52页
第四章 对羟基苯甲酸对柑橘的抗病性诱导第52-62页
    4.1 实验材料第53页
    4.2 实验方法第53-54页
        4.2.1 柑橘果皮内对羟基苯甲酸含量的测定第53页
        4.2.2 对羟基苯甲酸对胶孢炭疽菌菌丝生长抑制作用的测定第53-54页
        4.2.3 对羟基苯甲酸对果实病斑扩展的抑制效果第54页
        4.2.4 柑橘抗性酶的诱导及抗性物质的测定第54页
        4.2.5 数据处理第54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54-60页
        4.3.1 对羟基苯甲酸含量在果皮内的变化第54-55页
        4.3.2 不同浓度的对羟基苯甲酸对胶孢炭疽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第55-56页
        4.3.3 对羟基苯甲酸对果实病斑扩展的抑制效果第56-57页
        4.3.4 不同处理对柑橘果实相关抗性酶活性的影响第57-59页
        4.3.5 不同处理对柑橘果实MDA含量的影响第59-60页
    4.4 本章小结第60-62页
第五章 总结第62-64页
    5.1 结论第62页
    5.2 展望第62-64页
参考文献第64-72页
附录第72-74页
致谢第74-76页
发表论文及参研课题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水胺硫磷和甲氰菊酯对人体SH-SY5Y细胞的单一及联合效应研究
下一篇:基于稳健主成分回归的润滑油产量预测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