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电气化、电能应用论文--电气照明论文--附件论文--镇流器论文

无极灯电子镇流器关键技术研究

中文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26页
    1.1 引言第9-10页
    1.2 无极灯的发展概况第10-18页
        1.2.1 电光源的发展第10-11页
        1.2.2 无极灯的发展第11-16页
        1.2.3 无极灯的特性第16-18页
    1.3 无极灯电子镇流器电路组成第18-20页
        1.3.1 功率因数校正(PFC)第18-19页
        1.3.2 高频DC/AC逆变电路第19页
        1.3.3 负载匹配网络与启动电路第19-20页
    1.4 无极灯电子镇流器的研究现状第20-23页
    1.5 本文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第23-26页
第二章 无极灯用LCCL谐振变换器负载匹配研究第26-43页
    2.1 无极灯用LCCL谐振变换器工作原理第26-28页
        2.1.1 LCCL谐振变换器电路结构第26-27页
        2.1.2 LCCL谐振变换器工作原理第27-28页
    2.2 无极灯用LCCL谐振变换器负载匹配第28-40页
        2.2.1 负载谐振变换器种类第28-30页
        2.2.2 常用负载匹配方法第30-32页
        2.2.3 LCCL谐振变换器负载匹配分析第32-40页
    2.3 仿真分析第40-41页
    2.4 本章小结第41-43页
第三章 无极灯用谐振变换器特性分析及谐振参数设计第43-66页
    3.1 无极灯用三阶谐振变换器特性分析第43-49页
        3.1.1 谐振回路的阻抗特性第44-48页
        3.1.2 谐振回路的电压增益特性第48-49页
    3.2 无极灯用三阶谐振变换器谐振参数设计第49-55页
        3.2.1 谐振电感L_r的计算第49-50页
        3.2.2 谐振电容C_r的计算第50-52页
        3.2.3 谐振回路参数变化对开关管ZVS的影响第52-53页
        3.2.4 实验验证第53-55页
    3.3 无极灯用四阶谐振变换器特性分析第55-60页
        3.3.1 谐振回路的阻抗特性第56-58页
        3.3.2 谐振回路的电压增益特性第58-60页
    3.4 无极灯用四阶谐振变换器谐振参数设计第60-65页
        3.4.1 开关管的ZVS条件第60-61页
        3.4.2 谐振参数计算第61-62页
        3.4.3 实验验证第62-65页
    3.5 本章小结第65-66页
第四章 无极灯电子镇流器闭环控制与调光策略研究第66-91页
    4.1 频率跟踪闭环控制变量分析第66-69页
    4.2 频率跟踪闭环控制原理第69-70页
        4.2.1 数字锁相环的组成第69页
        4.2.2 频率跟踪控制原理第69-70页
    4.3 电子镇流器的调光控制第70-79页
        4.3.1 常用调光方法第70-72页
        4.3.2 PDM与PFM相结合的调光策略第72-75页
        4.3.3 改进型PDM与PFM相结合的调光策略第75-76页
        4.3.4 仿真分析第76-79页
    4.4 闭环控制与调光策略的实现第79-82页
    4.5 实验验证第82-90页
    4.6 本章小结第90-91页
第五章 无极灯用多相并联谐振变换器研究第91-115页
    5.1 无极灯用多相并联谐振变换器第91-93页
        5.1.1 电路结构第91-92页
        5.1.2 工作原理第92-93页
    5.2 多相并联谐振变换器特性分析第93-100页
    5.3 多相并联谐振变换器移相过程分析第100-107页
        5.3.1 多相并联谐振变换器等效电路第100-101页
        5.3.2 移相过程各相电流分析第101-104页
        5.3.3 移相过程环流分析第104-105页
        5.3.4 移相过程功率分析第105-106页
        5.3.5 软开关分析第106-107页
    5.4 多相并联谐振变换器控制策略第107-111页
        5.4.1 锁相控制变量分析第107-109页
        5.4.2 控制原理及实现第109-111页
    5.5 实验验证第111-114页
    5.6 本章小结第114-115页
结论及今后工作第115-117页
参考文献第117-124页
致谢第124-125页
个人简历第125-126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26页

论文共12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学语文批判性阅读教学研究
下一篇:混能供电移动通信网络的节能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