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英文摘要 | 第7-8页 |
引言 | 第11-12页 |
第一章 不真正连带债务之概论 | 第12-19页 |
一、问题的提出与中心论点 | 第12-15页 |
(一)对研究对象的说明 | 第12-13页 |
(二)问题的提出 | 第13-14页 |
(三)研究现状 | 第14页 |
(四)中心论点 | 第14-15页 |
二、不真正连带之债在实体法上的内涵 | 第15-19页 |
(一)不真正连带债务的研究基础 | 第15页 |
(二)域外地区理论 | 第15-18页 |
(三)不真正连带债务在我国的理论发展 | 第18-19页 |
第二章 我国不真正连带债务诉讼的司法实践考察 | 第19-26页 |
一、实践考察的基础数据 | 第19页 |
二、法院认定为不真正连带债务的具体案件类型 | 第19-23页 |
(一)直接适用现有法律规定认定为不真正连带债务的案件 | 第20-21页 |
(二)综合认定为不真正连带债务的案件 | 第21页 |
(三)类型化分析 | 第21-23页 |
三、对当事人确定问题的处理 | 第23-24页 |
(一)是否追加当事人 | 第23页 |
(二)是否允许债权人分别起诉或同时起诉多个债务人 | 第23页 |
(三)是否进行合并审理以及合并审理选择的共同诉讼形态 | 第23-24页 |
四、判决书的内容 | 第24-26页 |
(一)判决书的说理 | 第24页 |
(二)关于判决结果的表述 | 第24-26页 |
第三章 我国实践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路径 | 第26-48页 |
一、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成因分析 | 第26-30页 |
(一)起诉阶段对诉权行使的限制 | 第26-27页 |
(二)对共同诉讼制度的误用 | 第27-28页 |
(三)判决书内容的不规范 | 第28-29页 |
(四)法官阐明不足,缺乏对当事人的指引 | 第29-30页 |
二、不真正连带债务当事人确定的诉讼实务 | 第30-42页 |
(一)诉之自由选择 | 第30-32页 |
(二)择一起诉 | 第32-33页 |
(三)分别起诉或同时起诉 | 第33-35页 |
(四)合并审理与共同诉讼形态 | 第35-40页 |
(五)判决结果的表述 | 第40-41页 |
(六)终局责任的承担 | 第41-42页 |
三、对不真正连带之债当事人确定的完善建议 | 第42-48页 |
(一)最高人民法院加强实务指导 | 第42-44页 |
(二)加强诉讼法研究,就不真正连带之债构建科学合理的学理体系 | 第44-48页 |
结论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