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药学论文--中药品论文--药品鉴定论文

熊胆开明片质量控制及甘草化学成分研究

致谢第4-5页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1 绪论第13-25页
    1.1 熊胆开明片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第13-19页
        1.1.1 熊胆开明片各单味药简介第13-17页
            1.1.1.1 熊胆第13-14页
            1.1.1.2 石决明第14页
            1.1.1.3 菊花第14-15页
            1.1.1.4 龙胆第15页
            1.1.1.5 枸杞子第15-16页
            1.1.1.6 泽泻第16页
            1.1.1.7 茺蔚子第16-17页
        1.1.2 熊胆开明片化学成分定量分析研究现状第17-19页
            1.1.2.1 熊胆开明片成分含量测定第17页
            1.1.2.2 熊胆开明片单味药材含量测定第17-19页
        1.1.3 熊胆开明片药理作用研究现状第19页
            1.1.3.1 抗炎镇痛第19页
            1.1.3.2 防治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并发症第19页
            1.1.3.3 降低眼压第19页
            1.1.3.4 缓解青少年视疲劳症状第19页
    1.2 甘草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第19-23页
        1.2.1 甘草化学成分研究进展第20-21页
            1.2.1.1 三萜皂苷类第20页
            1.2.1.2 黄酮类第20-21页
            1.2.1.3 香豆素类第21页
            1.2.1.4 生物碱类第21页
            1.2.1.5 多糖类第21页
        1.2.2 甘草药理活性研究进展第21-23页
            1.2.2.1 抗肿瘤作用第21页
            1.2.2.2 抗病毒作用第21-22页
            1.2.2.3 抗炎作用第22页
            1.2.2.4 免疫调节作用第22页
            1.2.2.5 抗菌作用第22-23页
            1.2.2.6 抗氧化作用第23页
            1.2.2.7 解毒作用第23页
            1.2.2.8 其他药理作用第23页
    1.3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第23-25页
2 熊胆开明片中化学成分HPLC-PDA/ESI-MS~n定性分析第25-37页
    2.1 实验仪器及材料第25-27页
        2.1.1 仪器第25-27页
        2.1.2 试剂第27页
        2.1.3 样品与对照品第27页
    2.2 实验方法第27-29页
        2.2.1 分析条件第27-28页
        2.2.2 样品制备第28-29页
            2.2.2.1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第28页
            2.2.2.2 熊胆开明片样品溶液的制备第28-29页
            2.2.2.3 对照药材提取液的制备第29页
        2.2.3 样品分析第29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29-36页
        2.3.1 熊胆开明片HPLC-PDA/ESI-MS~n分析第29-33页
        2.3.2 色谱峰药材来源的归属第33-36页
    2.4 本章小结第36-37页
3 熊胆开明片中主要成分的HPLC-UV/ELSD定量分析第37-61页
    3.1 实验仪器及材料第37-38页
        3.1.1 仪器第37页
        3.1.2 试剂第37-38页
        3.1.3 样品与对照品第38页
    3.2 实验方法第38-42页
        3.2.1 分析条件第38-39页
        3.2.2 样品制备第39页
            3.2.2.1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第39页
            3.2.2.2 熊胆开明片样品溶液的制备第39页
        3.2.3 色谱条件的选择第39-41页
            3.2.3.1 色谱柱的选择第39页
            3.2.3.2 检测波长的选择第39-40页
            3.2.3.3 流动相的选择第40页
            3.2.3.4 流速的选择第40页
            3.2.3.5 柱温的选择第40页
            3.2.3.6 ELSD参数的选择第40-41页
        3.2.4 样品提取条件的选择第41页
            3.2.4.1 提取溶剂的选择第41页
            3.2.4.2 提取溶剂用量的选择第41页
            3.2.4.3 提取时间的选择第41页
            3.2.4.4 提取次数的选择第41页
        3.2.5 方法学验证第41-42页
            3.2.5.1 线性、检测限和定量限第41-42页
            3.2.5.2 精密度试验第42页
            3.2.5.3 稳定性试验第42页
            3.2.5.4 加样回收率试验第42页
        3.2.6 样品测定第42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42-60页
        3.3.1 色谱条件的选择第42-50页
            3.3.1.1 色谱柱的选择第42-43页
            3.3.1.2 流动相的选择第43-45页
            3.3.1.3 流速的选择第45-46页
            3.3.1.4 柱温的选择第46-47页
            3.3.1.5 检测波长的选择第47-49页
            3.3.1.6 ELSD参数的选择第49-50页
        3.3.2 样品提取条件的选择第50-55页
            3.3.2.1 提取溶剂的选择第50-52页
            3.3.2.2 提取溶剂用量的选择第52-53页
            3.3.2.3 提取时间的选择第53-54页
            3.3.2.4 提取次数的选择第54-55页
        3.3.3 方法学验证第55-58页
            3.3.3.1 线性、检测限和定量限第55-56页
            3.3.3.2 精密度试验第56页
            3.3.3.3 稳定性试验第56-57页
            3.3.3.4 加样回收率试验第57-58页
        3.3.4 样品测定第58-60页
    3.4 本章小结第60-61页
4 甘草化学成分研究第61-79页
    4.1 实验仪器及材料第61-62页
        4.1.1 仪器第61-62页
        4.1.2 实验材料第62页
        4.1.3 植物来源与鉴定第62页
    4.2 化学成分的提取与分离第62-64页
    4.3 化合物结构解析第64-79页
        4.3.1 新化合物结构解析第64-68页
        4.3.2 知化合物结构解析第68-79页
5 总结和展望第79-81页
    5.1 总结第79-80页
    5.2 展望第80-81页
参考文献第81-85页
附录第85-87页
附图第87-92页

论文共9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膨润土插层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处理Cr(Ⅵ)和苯酚的特性研究
下一篇:无机盐—表面活性剂对氧化煤泥浮选促进机理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