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煤油与起泡剂的微乳液配制及其煤泥浮选效果研究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页 |
1.2 煤泥浮选药剂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1-17页 |
1.2.1 常见的煤泥捕收剂 | 第11-12页 |
1.2.2 新型煤泥浮选捕收剂 | 第12页 |
1.2.3 捕收剂的复配 | 第12-13页 |
1.2.4 乳化捕收剂 | 第13-14页 |
1.2.5 微乳液捕收剂 | 第14-16页 |
1.2.6 拟三元相图 | 第16-17页 |
1.3 论文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1.3.1 论文研究意义及目的 | 第17-18页 |
1.3.2 论文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第二章 煤样性质与试验设计 | 第19-25页 |
2.1 煤样 | 第19-21页 |
2.1.1 煤样采取与准备 | 第19页 |
2.1.2 煤质分析 | 第19-20页 |
2.1.3 煤样粒度分析 | 第20-21页 |
2.2 试验用药剂与设备 | 第21-22页 |
2.3 试验研究方法和效果评价 | 第22-25页 |
2.3.1 试验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2.3.2 浮选效果评价 | 第23-24页 |
2.3.3 润湿热测量 | 第24页 |
2.3.4 接触角测量 | 第24页 |
2.3.5 捕收剂粒径及透射比的测量 | 第24-25页 |
第三章 微乳液的配制 | 第25-53页 |
3.1 微乳液的配制 | 第25-42页 |
3.1.1 单一表面活性剂制备微乳液 | 第25-28页 |
3.1.2 表面活性剂复配与正丁醇制备微乳液 | 第28-29页 |
3.1.3 表面活性剂复配与仲辛醇制备微乳液 | 第29-36页 |
3.1.4 表面活性剂复配与MIBC制备微乳液 | 第36-42页 |
3.2 配制的微乳液的比例归纳 | 第42-45页 |
3.3 微乳液的拟三元相图 | 第45-48页 |
3.4 微乳液的粒度分析 | 第48-50页 |
3.5 微乳液的透射比和吸光度 | 第50-51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第四章 基于煤油的微乳液对煤泥的浮选效果研究 | 第53-69页 |
4.1 煤油和微乳液对屯兰煤的对比浮选试验研究 | 第53-57页 |
4.2 各微乳液对屯兰煤的浮选效果研究 | 第57-58页 |
4.3 煤油和微乳液对麻家梁煤的对比浮选试验研究 | 第58-62页 |
4.4 各微乳液对麻家梁煤的浮选效果研究 | 第62-63页 |
4.5 各微乳液对大远煤的浮选效果研究 | 第63-66页 |
4.6 本章总结 | 第66-69页 |
第五章 微乳液的增效机理研究 | 第69-79页 |
5.1 微乳液在煤油中的分散性 | 第69-71页 |
5.2 微乳液在水中的分散性 | 第71-73页 |
5.3 不同捕收剂与煤泥作用的润湿性能 | 第73-77页 |
5.3.1 润湿热 | 第73-76页 |
5.3.2 接触角 | 第76-77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7-79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9-81页 |
6.1 结论 | 第79-80页 |
6.2 展望 | 第8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5页 |
致谢 | 第85-8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