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0-18页 |
1.1 氯霉素简介 | 第10-11页 |
1.2 氯霉素的检测方法 | 第11-14页 |
1.2.1 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法(HPLC) | 第11-12页 |
1.2.2 HPLC-质谱联用检测技术 | 第12-13页 |
1.2.3 气相色谱检测法(GC) | 第13-14页 |
1.2.4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检测方法 | 第14页 |
1.3 免疫分析法 | 第14-16页 |
1.4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6页 |
1.5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1.5.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6-17页 |
1.5.2 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第2章 氯霉素免疫原的制备与鉴定 | 第18-28页 |
2.1 材料 | 第18-20页 |
2.1.1 试剂和溶液 | 第18-19页 |
2.1.2 仪器设备 | 第19-20页 |
2.1.3 试验动物 | 第20页 |
2.2 方法 | 第20-23页 |
2.2.1 CAP免疫原的制备 | 第20页 |
2.2.2 CAP人工抗原的鉴定 | 第20-21页 |
2.2.3 CAP多抗血清(pAb)的制备 | 第21-22页 |
2.2.4 CAPpAb的测定 | 第22-23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23-26页 |
2.3.2 CAP pAb的鉴定结果 | 第24-26页 |
2.4 讨论 | 第26-27页 |
2.4.1 CAP半抗原和人工免疫原的制备 | 第26-27页 |
2.4.2 CAP人工免疫原的鉴定 | 第27页 |
2.5 小结 | 第27-28页 |
第3章 氯霉素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 | 第28-36页 |
3.1 材料 | 第28-29页 |
3.1.1 试剂与溶液 | 第28-29页 |
3.1.2 主要仪器 | 第29页 |
3.1.3 试验动物 | 第29页 |
3.2 方法 | 第29-33页 |
3.2.1 杂交瘤细胞株的建立 | 第29-32页 |
3.2.2. CAP mAb的制备 | 第32页 |
3.2.3 CAP单克隆抗体(mAb)的鉴定 | 第32-33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33-34页 |
3.3.1 杂交瘤细胞株的筛选 | 第33页 |
3.3.2 效价测定结果 | 第33页 |
3.3.3 敏感性鉴定结果 | 第33-34页 |
3.3.4 特异性鉴定结果 | 第34页 |
3.4 讨论 | 第34-35页 |
3.4.1 细胞的融合 | 第34-35页 |
3.4.2 动物体内诱生法生产CAP mAb。 | 第35页 |
3.5 小结 | 第35-36页 |
第4章 氯霉素间接竞争ELISA方法的建立 | 第36-46页 |
4.1 材料 | 第36页 |
4.1.1 试剂与溶液 | 第36页 |
4.1.2 仪器 | 第36页 |
4.1.3 杂交瘤细胞、CAPm Ab | 第36页 |
4.2 方法 | 第36-38页 |
4.2.1 CAP检测ci-ELISA实验条件的优化 | 第36-37页 |
4.2.2. 样品的添加回收实验 | 第37-38页 |
4.2.3. HPLC的检测 | 第38页 |
4.2.4.实际样品的检测 | 第38页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38-44页 |
4.3.1 CAP检测ci-ELISA反应条件的优化 | 第38-41页 |
4.3.2 CAP残留ci-ELISA检测反应体系的配置与方法的建立 | 第41-43页 |
4.3.3 添加回收实验 | 第43页 |
4.3.4 Ci-ELISA与HPLC测定对比 | 第43-44页 |
4.3.5 实际样品的检测 | 第44页 |
4.4 讨论 | 第44-45页 |
4.4.1 关于ELISA的各个关键技术环节 | 第44-45页 |
4.4.2 添加回收率 | 第4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5章 结论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