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目录 | 第8-12页 |
1 绪论 | 第12-2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1.1 旅游业的蓬勃发展趋势 | 第12页 |
1.1.2 山地区域旅游产品倍受青睐 | 第12-13页 |
1.1.3 旅游景观规划设计的研究落后于实践 | 第13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3-14页 |
1.2.2 现实意义 | 第14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3.1 文献资料分析法 | 第14页 |
1.3.2 综合分析法 | 第14-15页 |
1.3.3 实地调查法 | 第15页 |
1.3.4 系统思维法 | 第15页 |
1.3.5 实例分析法 | 第15页 |
1.4 相关文献综述 | 第15-21页 |
1.4.1 旅游景观规划设计研究综述 | 第15-20页 |
1.4.2 山地旅游度假区研究综述 | 第20-21页 |
1.5 研究内容与框架 | 第21-22页 |
1.5.1 研究内容 | 第21页 |
1.5.2 研究框架 | 第21-22页 |
2 旅游景观规划设计的基础研究与分析 | 第22-34页 |
2.1 旅游景观规划设计产生的原因 | 第22页 |
2.2 旅游景观规划设计的概念 | 第22-23页 |
2.3 旅游景观规划设计的分类 | 第23-25页 |
2.3.1 旅游景观规划设计广义分类 | 第23-24页 |
2.3.2 旅游景观规划设计狭义分类 | 第24-25页 |
2.4 旅游景观规划设计的特性 | 第25-27页 |
2.4.1 地域性 | 第25页 |
2.4.2 生态性 | 第25-26页 |
2.4.3 多样性 | 第26页 |
2.4.4 进化性 | 第26页 |
2.4.5 安适性 | 第26页 |
2.4.6 畅通性 | 第26-27页 |
2.4.7 主题性 | 第27页 |
2.5 旅游景观规划设计的原理 | 第27页 |
2.6 旅游景观规划设计的原则 | 第27-32页 |
2.6.1 整体性原则 | 第27-28页 |
2.6.2 异质性原则 | 第28页 |
2.6.3 创新性原则 | 第28-29页 |
2.6.4 可持续原则 | 第29页 |
2.6.5 遵循性原则 | 第29-31页 |
2.6.6 可操作原则 | 第31-32页 |
2.7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32-34页 |
2.7.1 旅游景观与旅游资源 | 第32-33页 |
2.7.2 旅游景观规划设计与旅游规划 | 第33页 |
2.7.3 旅游景观规划设计与景观设计 | 第33-34页 |
3 山地旅游度假区的基础研究与分析 | 第34-40页 |
3.1 山地旅游景观与旅游度假区 | 第34-36页 |
3.1.1 山地旅游景观 | 第34-35页 |
3.1.2 旅游度假区 | 第35-36页 |
3.2 山地旅游度假区 | 第36-38页 |
3.2.1 山地旅游度假区的概念定义 | 第36页 |
3.2.2 山地旅游度假区的基本特征 | 第36-37页 |
3.2.3 山地旅游度假区的核心功能 | 第37-38页 |
3.3 山地旅游度假区与普通旅游度假区的比较分析 | 第38-40页 |
3.3.1 规划布局 | 第38页 |
3.3.2 建筑形态 | 第38-39页 |
3.3.3 道路交通 | 第39页 |
3.3.4 旅游景观 | 第39-40页 |
4 山地度假区旅游景观规划设计理论 | 第40-47页 |
4.1 山地度假区旅游景观规划设计的理论基础 | 第40-41页 |
4.1.1 地域分异理论 | 第40页 |
4.1.2 景观生态理论 | 第40页 |
4.1.3 旅游规划理论 | 第40-41页 |
4.1.4 体验设计理论 | 第41页 |
4.1.5 意境美学理论 | 第41页 |
4.1.6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41页 |
4.2 山地度假区旅游景观规划设计的原则 | 第41-43页 |
4.2.1 保护原生原则 | 第42页 |
4.2.2 突出主题原则 | 第42页 |
4.2.3 融合文化原则 | 第42页 |
4.2.4 开发可持续原则 | 第42-43页 |
4.3 山地度假区旅游景观规划设计的内容 | 第43-45页 |
4.3.1 主体立意设计 | 第43页 |
4.3.2 旅游形象设计 | 第43页 |
4.3.3 空间布局分区 | 第43-44页 |
4.3.4 旅游景观设计 | 第44-45页 |
4.3.5 旅游设施规划 | 第45页 |
4.4 山地度假区旅游景观规划设计的方法 | 第45-47页 |
4.4.1 初期策划 | 第45页 |
4.4.2 中期规划 | 第45-46页 |
4.4.3 尾期设计 | 第46-47页 |
5 山地度假区旅游景观规划设计实践——桐梓娄山关度假区旅游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 第47-61页 |
5.1 桐梓娄山关度假区概括 | 第47-49页 |
5.1.1 地理区位分析 | 第47页 |
5.1.2 自然环境分析 | 第47-48页 |
5.1.3 文化脉络分析 | 第48页 |
5.1.4 旅游资源分析 | 第48-49页 |
5.2 桐梓娄山关度假区旅游景观特色 | 第49页 |
5.3 规划设计原则 | 第49-50页 |
5.3.1 保护生态、永续利用原则 | 第49-50页 |
5.3.2 特色开发、精品带动原则 | 第50页 |
5.3.3 主题突出、注重体验原则 | 第50页 |
5.4 主体开发立意与旅游形象设计 | 第50-52页 |
5.4.1 主体开发立意 | 第50-51页 |
5.4.2 旅游形象设计 | 第51-52页 |
5.5 总体布局与分区规划 | 第52-54页 |
5.5.1 总体布局 | 第52页 |
5.5.2 分区规划 | 第52-54页 |
5.6 旅游景观规划设计 | 第54-56页 |
5.6.1 绿地系统景观规划设计 | 第54页 |
5.6.2 道路景观规划设计 | 第54-55页 |
5.6.3 水体景观规划设计 | 第55-56页 |
5.7 旅游设施规划 | 第56-61页 |
5.7.1 旅游基础设施规划 | 第56-58页 |
5.7.2 旅游服务设施规划 | 第58-61页 |
6 结语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附录: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 | 第66-67页 |
读研期间发表论文 | 第66页 |
读研期间参编著作 | 第66页 |
读研期间参与科研项目 | 第66页 |
读研期间参加的主要规划项目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