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6页 |
1.1 课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11-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13-15页 |
1.3 本文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5-16页 |
第2章 核电管道环向和轴向穿透裂纹的J积分计算程序 | 第16-38页 |
2.1 前言 | 第16-17页 |
2.2 几何模型和材料 | 第17-18页 |
2.3 J积分的工程计算方法 | 第18-22页 |
2.3.1 含环向穿透裂纹直管 | 第18-21页 |
2.3.2 仅受内压载荷的含轴向穿透裂纹直管 | 第21-22页 |
2.4 J积分的计算程序开发 | 第22-27页 |
2.4.1 程序简介 | 第22-24页 |
2.4.2 算例演示 | 第24-27页 |
2.5 有限元建模 | 第27-32页 |
2.5.1 模型材料和结构参数 | 第27-28页 |
2.5.2 有限元模型 | 第28-30页 |
2.5.3 J积分值的有限元计算 | 第30-32页 |
2.6 不同的材料参数输入方式及R-O拟合方法对程序计算结果的影响 | 第32-33页 |
2.7 有限元算例验证 | 第33-36页 |
2.7.1 环向穿透裂纹直管程序计算结果的有限元算例验证 | 第33-35页 |
2.7.2 轴向穿透裂纹直管程序计算结果的有限元算例验证 | 第35-36页 |
2.8 小结 | 第36-38页 |
第3章 核电管道环向和轴向穿透裂纹张开面积和泄漏率的计算程序 | 第38-55页 |
3.1 前言 | 第38-39页 |
3.2 COD的工程计算方法 | 第39-41页 |
3.3 泄漏率的热工水利模型 | 第41页 |
3.4 COD、COA和泄漏率的计算程序开发 | 第41-44页 |
3.4.1 程序简介 | 第41-43页 |
3.4.2 算例演示 | 第43-44页 |
3.5 有限元建模 | 第44-46页 |
3.5.1 COD和COA的有限元计算 | 第44-46页 |
3.6 有限元算例验证 | 第46-51页 |
3.6.1 环向穿透裂纹直管COD程序计算结果的有限元算例验证 | 第46-50页 |
3.6.2 轴向穿透裂纹直管程序计算结果有限元算例验证 | 第50-51页 |
3.7 实验算例验证 | 第51-53页 |
3.8 小结 | 第53-55页 |
第4章 核电管道环向穿透裂纹LBB裂纹扩展稳定性的计算程序 | 第55-67页 |
4.1 前言 | 第55页 |
4.2 LBB裂纹扩展稳定性计算方法 | 第55-58页 |
4.3 LBB裂纹扩展稳定性计算程序的开发 | 第58-62页 |
4.3.1 程序原理及算法 | 第58-60页 |
4.3.2 程序简介 | 第60-61页 |
4.3.3 程序算例演示 | 第61-62页 |
4.4 有限元算例验证 | 第62-65页 |
4.5 实验算例验证 | 第65-66页 |
4.6 小结 | 第66-67页 |
第5章 管道裂纹拘束表征及拘束相关的LBB曲线 | 第67-85页 |
5.1 前言 | 第67-68页 |
5.2 含环向穿透裂纹直管的有限元计算 | 第68-71页 |
5.2.1 三维有限元模型 | 第68页 |
5.2.2 有限元模型验证 | 第68-69页 |
5.2.3 直管有限元模型的网格敏感性验证 | 第69-71页 |
5.3 含穿透裂纹直管拘束参数τ~*的计算 | 第71-80页 |
5.3.1 材料参数 | 第71页 |
5.3.2 基于修正T应力的载荷无关的拘束参数τ~* | 第71-77页 |
5.3.3 拘束参数τ~*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77-79页 |
5.3.4 含穿透裂纹直管拘束参数τ~*的经验公式 | 第79-80页 |
5.4 拘束相关的LBB曲线构建 | 第80-84页 |
5.5 小结 | 第84-85页 |
第6章 试样J-R阻力曲线对含环向穿透裂纹管道的可移植性研究 | 第85-99页 |
6.1 前言 | 第85页 |
6.2 试样的有限元模型 | 第85-87页 |
6.3 管道几何结构和裂纹尺寸对裂尖应力场和拘束参数的影响分析 | 第87-94页 |
6.3.1 裂纹长度对含环向穿透裂纹直管的裂尖场和拘束参数的影响 | 第87-89页 |
6.3.2 含环向穿透裂纹直管沿壁厚不同位置处的裂尖场和拘束参数分布 | 第89-90页 |
6.3.3 管道平均半径R_m对含环向穿透裂纹直管的裂尖场和拘束参数的影响 | 第90-92页 |
6.3.4 管道径厚比R_m/t对含环向穿透裂纹直管的裂尖场和拘束参数的影响 | 第92-94页 |
6.4 拘束参数τ~*接近时试样和管道的裂尖断裂参数对比 | 第94-97页 |
6.5 小结 | 第97-99页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第99-101页 |
7.1 总结 | 第99-100页 |
7.2 展望 | 第100-101页 |
参考文献 | 第101-109页 |
致谢 | 第109-11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