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航空、航天论文--航天(宇宙航行)论文--基础理论及试验论文--飞行力学论文--航天器飞行力学论文

不规则多小天体系统动力学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主要符号对照表第12-13页
第1章 绪论第13-50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3-15页
        1.1.1 太阳系小天体第14-15页
    1.2 观测与行星科学问题研究现状第15-25页
        1.2.1 小行星的种类第15-16页
        1.2.2 彗星第16-17页
        1.2.3 小天体的密度与自旋周期第17-18页
        1.2.4 小天体的水冰物质第18-19页
        1.2.5 表面特殊地形地貌与撞击坑第19-25页
        1.2.6 尘埃第25页
    1.3 小天体系统的结构与演化动力学研究现状第25-28页
        1.3.1 小天体的结构第26-27页
        1.3.2 单个小天体的外形演化与平衡形状第27页
        1.3.3 单个小天体的断裂与多小行星系统、小行星偶的起源第27-28页
        1.3.4 BYORP效应与双小行星系统的演化动力学第28页
    1.4 小天体系统势场中的动力学问题研究现状第28-37页
        1.4.1 不规则小天体引力场中的平衡点及其附近的轨道第28-31页
        1.4.2 多小行星系统与矮行星系统的相对平衡第31-32页
        1.4.3 双小行星系统与多小行星系统的动力学第32-34页
        1.4.4 双/多小天体系统的稳定性第34-36页
        1.4.5 引力电动力学问题第36-37页
    1.5 系统中的动力学问题需要研究的内容第37-44页
        1.5.1 系统本身的动力学问题第37-41页
        1.5.2 系统中探测器的动力学问题第41-44页
    1.6 本文的工作和创新点第44-50页
        1.6.1 本文的工作第44-47页
        1.6.2 主要创新点第47-50页
第2章 不规则小行星表面附近周期轨道族的延拓与分岔第50-72页
    2.1 引言第50-52页
    2.2 小行星附近的动力学方程与不规则小行星的引力场第52-55页
    2.3 小行星表面附近的周期运动的稳定性与共振第55-62页
        2.3.1 不同坐标系表示的表面附近周期运动第55-56页
        2.3.2 稳定性与共振第56-62页
    2.4 小行星周期轨道多参数延拓,倍周期分岔与伪倍周期分岔第62-67页
    2.5 小行星周期轨道族的多重分岔第67-70页
    2.6 本章小结第70-72页
第3章 参数变化下小行星平衡点的碰撞与湮灭第72-89页
    3.1 引言第72-74页
    3.2 小行星平衡点的守恒量第74-77页
        3.2.1 小行星引力场中的退化平衡点第74-75页
        3.2.2 守恒量第75-77页
        3.2.3 小行星平衡点拓扑类型及分布第77页
    3.3 平衡点的分岔与碰撞湮灭第77-87页
    3.4 本章小结第87-89页
第4章 不规则小天体表面跃迁动力学与毛细作用第89-117页
    4.1 引言第89-92页
    4.2 不规则小天体表面平衡与表面运动动力学第92-100页
        4.2.1 光滑表面上的动力学第92-93页
        4.2.2 非光滑表面上的动力学第93-94页
        4.2.3 表面平衡的个数与稳定性第94-97页
        4.2.4 小天体表面颗粒的粘滑动力学第97-98页
        4.2.5 小天体光滑表面平衡的计算第98-100页
    4.3 不规则小天体表面跳跃动力学第100-103页
        4.3.1 轨道运动第100-101页
        4.3.2 表面碰撞动力学第101-103页
    4.4 表面跳跃动力学的计算第103-110页
        4.4.1 数值方法第103页
        4.4.2 小行星(6489) Golevka表面跃迁动力学行为计算与分析第103-107页
        4.4.3 跳跃运动的Monte Carlo模拟与探测器软着陆模型分析第107-110页
    4.5 小行星表面裂缝中的毛细作用以及在小行星(433) Eros的应用第110-115页
        4.5.1 小行星表面毛细管中的液体高度第110-111页
        4.5.2 引力有效势和引力坡度分布第111-115页
    4.6 本章小结第115-117页
第5章 双小行星系统中的动力学第117-131页
    5.1 引言第117页
    5.2 大尺度比双小行星系统简化模型与动力学分析第117-125页
        5.2.1 动力学方程、有效势与轨道稳定性第117-121页
        5.2.2 相对平衡第121-123页
        5.2.3 若干双小行星系统主星的地形地貌第123-125页
    5.3 一般的双小行星系统动力学方程第125-127页
    5.4 同步双小行星系统第127-130页
        5.4.1 相对运动第127-128页
        5.4.2 相对平衡第128-130页
    5.5 本章小结第130-131页
第6章 多小行星系统中的动力学第131-160页
    6.1 引言第131-133页
    6.2 动力学方程第133-135页
    6.3 相对运动与平衡第135-142页
        6.3.1 相对运动第136-137页
        6.3.2 相对平衡第137-139页
        6.3.3 多不规则天体系统的部分引力锁定第139-140页
        6.3.4 多不规则天体系统的自旋-轨道锁定第140-141页
        6.3.5 大尺度比三小行星系统轨道参数的非线性变化第141-142页
    6.4 五个三小行星系统的动力学构形第142-155页
        6.4.1 数值方法第142-143页
        6.4.2 初值第143-145页
        6.4.3 三小行星系统(45) Eugenia的动力学构形第145-147页
        6.4.4 三小行星系统(87) Sylvia的动力学构形第147-149页
        6.4.5 三小行星系统(93) Minerva的动力学构形第149-151页
        6.4.6 三小行星系统(216) Kleopatra的动力学构形第151-153页
        6.4.7 三小行星系统(136617) 1994CC的动力学构形第153-155页
    6.5 全六体系统(134340) Pluto-Charon的动力学构形第155-158页
    6.6 本章小结第158-160页
第7章 彗星势场中的大颗粒带电尘埃动力学第160-179页
    7.1 引言第160-161页
    7.2 动力学方程与有效势第161-169页
        7.2.1 彗核 1P/Halley引力场中的运动第165-167页
        7.2.2 退化与非退化平衡点的个数第167-169页
    7.3 周期轨道的稳定性、分岔与共振第169-177页
        7.3.1 周期轨道的稳定性第169-171页
        7.3.2 尘埃颗粒的轨道族的分岔第171-172页
        7.3.3 尘埃颗粒的共振轨道族第172-177页
    7.4 本章小结第177-179页
第8章 总结与展望第179-184页
    8.1 研究总结第179-180页
    8.2 研究展望第180-184页
参考文献第184-200页
致谢第200-202页
附录A 小天体相对平衡点处的线性化方程和特征方程第202-203页
附录B 简化矩阵均质多面体的引力势、引力、引力梯度矩阵第203-204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204-206页

论文共20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Fe/污泥非均相Fenton催化剂的制备、表征及性能研究
下一篇:g-C3N4基催化剂修饰改性及其可见光催化产氢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