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政府职责视角下农民工工伤保险制度的完善
内容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一、引言 | 第9-12页 |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1、研究的背景 | 第9页 |
2、研究的意义 | 第9-10页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0-12页 |
1、国外研究综述 | 第10-11页 |
2、国内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二、农民工工伤保险的基础理论分析 | 第12-15页 |
(一)农民工工伤保险的相关概念 | 第12-14页 |
1、农民工 | 第12-13页 |
2、工伤 | 第13页 |
3、工伤保险 | 第13页 |
4、政府职责 | 第13-14页 |
(二)农民工工伤保险的理论基础 | 第14-15页 |
1、公平正义理论 | 第14页 |
2、劳动权保护理论 | 第14-15页 |
三、工伤保险制度的发展 | 第15-19页 |
(一)我国工伤保险制度的发展 | 第15-16页 |
1、工伤保险制度的初步建立 | 第15页 |
2、工伤保险制度的改革探索 | 第15-16页 |
3、工伤保险制度的修改完善 | 第16页 |
(二)国外工伤保险制度概况 | 第16-19页 |
1、美国工伤保险制度 | 第16-17页 |
2、日本工伤权益保障制度 | 第17-18页 |
3、德国工伤权益保障制度 | 第18-19页 |
四、我国农民工工伤保险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9-21页 |
(一)工伤保险覆盖面窄 | 第19-20页 |
1、工伤保险适用范围有限 | 第19页 |
2、劳动合同签订率低 | 第19-20页 |
(二)工伤维权制度不合理 | 第20-21页 |
1、工伤争议解决程序复杂 | 第20页 |
2、工伤案件调查取证难 | 第20-21页 |
(三)工伤预防和康复机制欠缺 | 第21页 |
1、工伤预防落实不力 | 第21页 |
2、工伤康复投入不足 | 第21页 |
五、农民工工伤保险问题中政府职责缺位分析 | 第21-27页 |
(一)制度层面 | 第21-24页 |
1、政策具有滞后性,缺乏协调性 | 第22-23页 |
2、制度设计不合理,操作性欠佳 | 第23-24页 |
(二)执法监管层面 | 第24-25页 |
1、劳动安全监管不严明 | 第24页 |
2、劳动保障监察不到位 | 第24-25页 |
(三)劳资关系构建层面 | 第25-26页 |
1、价值导向不明晰 | 第25-26页 |
2、维权组织建设滞后 | 第26页 |
(四)公共服务层面 | 第26-27页 |
1、医疗服务投入不足 | 第26-27页 |
2、法律援助服务薄弱 | 第27页 |
六、强化政府职责完善农民工工伤保险制度的建议 | 第27-38页 |
(一)增强农民工工伤保险政策的科学性 | 第27-30页 |
1、进一步优化户籍和参保制度 | 第27-28页 |
2、规范工伤保险费率机制 | 第28-29页 |
3、完善工伤待遇支付机制 | 第29-30页 |
(二)提高农民工工伤保险执行力 | 第30-34页 |
1、简化工伤认定程序 | 第30-31页 |
2、强化执法监管系统 | 第31-32页 |
3、健全农民工维权体系 | 第32-34页 |
(三)推进农民工工伤预防与康复机制建设 | 第34-36页 |
1、加强农民工工伤预防 | 第34-35页 |
2、注重农民工工伤康复 | 第35-36页 |
(四)完善农民工工伤保险配套保障措施 | 第36-38页 |
1、改革农民工工伤法律援助制度 | 第36页 |
2、创新农民工就业培训机制 | 第36-37页 |
3、鼓励高危行业为农民工购买商业保险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2页 |
致谢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