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20页 |
| 1.1 选题背景 | 第11页 |
| 1.2 基坑支护类型 | 第11-12页 |
| 1.3 排桩-内支撑支护结构特点 | 第12-13页 |
| 1.4 排桩-内支撑支护结构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 1.5 不对称荷载作用下内支撑支护结构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 1.6 不对称荷载作用下内支撑支护结构研究目前存在的问题 | 第17-18页 |
| 1.7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 第2章 支护结构土压力及变形理论 | 第20-35页 |
| 2.1 经典土压力理论 | 第20-24页 |
| 2.1.1 静止土压力理论 | 第20-21页 |
| 2.1.2 Rankine土压力理论 | 第21-23页 |
| 2.1.3 Coulomb土压力理论 | 第23-24页 |
| 2.2 内支撑支护结构理论 | 第24-28页 |
| 2.2.1 多跨连续梁分析法 | 第25-26页 |
| 2.2.2 平面框架法 | 第26-27页 |
| 2.2.3 迭代法 | 第27页 |
| 2.2.4 有限元数值分析法 | 第27-28页 |
| 2.3 排桩-内支撑支护结构计算 | 第28-34页 |
| 2.3.1 单道支撑支护结构计算方法 | 第28-31页 |
| 2.3.2 多道支撑支护结构计算方法 | 第31-34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 第3章 不对称荷载作用下排桩-内支撑支护体系三维数值模拟 | 第35-64页 |
| 3.1 MIDAS/GTS概述 | 第35页 |
| 3.2 MIDAS/GTS主要功能特点 | 第35-42页 |
| 3.2.1 MIDAS/GTS分析功能 | 第37页 |
| 3.2.2 MIDAS/GTS建模分析流程 | 第37-38页 |
| 3.2.3 MIDAS/GTS本构模型 | 第38-41页 |
| 3.2.4 MIDAS/GTS单元库 | 第41-42页 |
| 3.3 模型的建立 | 第42-49页 |
| 3.3.1 工程概况 | 第42-46页 |
| 3.3.2 有限元计算模型 | 第46-48页 |
| 3.3.3 不对称荷载的选取 | 第48-49页 |
| 3.4 开挖过程的模拟 | 第49-55页 |
| 3.5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 第55-62页 |
| 3.5.1 水平位移 | 第55-58页 |
| 3.5.2 竖向位移 | 第58-62页 |
| 3.6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 第4章 排桩-内支撑支护体系内力、变形影响因素分析 | 第64-73页 |
| 4.1 荷载变化 | 第64-66页 |
| 4.2 内支撑道数 | 第66-67页 |
| 4.3 内支撑截面尺寸 | 第67-69页 |
| 4.4 支护桩桩距 | 第69-70页 |
| 4.5 支护桩桩径 | 第70-71页 |
| 4.6 本章小结 | 第71-73页 |
| 第5章 不对称荷载作用下排桩-内支撑支护结构优化设计 | 第73-89页 |
| 5.1 君临天下A地块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思路与方案比选 | 第73-76页 |
| 5.1.1 基坑特点 | 第73页 |
| 5.1.2 总体方案的选型 | 第73-75页 |
| 5.1.3 君临天下A地块深基坑支护方案选型 | 第75页 |
| 5.1.4 地下水控制方案 | 第75-76页 |
| 5.2 君临天下A地块基坑支护结构设计 | 第76-81页 |
| 5.2.1 设计依据 | 第76页 |
| 5.2.2 设计参数 | 第76-77页 |
| 5.2.3 支护结构设计方案 | 第77-81页 |
| 5.3 常规二道内支撑方案与优化后的一道内支撑方案数值模拟对比分析 | 第81-83页 |
| 5.4 天汉软件对优化设计方案的验算 | 第83-84页 |
| 5.4.1 设计方案 | 第83页 |
| 5.4.2 天汉软件分析 | 第83页 |
| 5.4.3 桩撑结构弹性抗力法计算结果 | 第83-84页 |
| 5.4.4 桩撑结构极限平衡法计算结果 | 第84页 |
| 5.5 地下水控制设计 | 第84-87页 |
| 5.5.1 上层滞水处理 | 第84-85页 |
| 5.5.2 承压水处理 | 第85-87页 |
| 5.6 经济效益评价 | 第87-88页 |
| 5.7 本章小结 | 第88-89页 |
| 第6章 深基坑信息化施工 | 第89-96页 |
| 6.1 监测目的 | 第89页 |
| 6.2 监测项目 | 第89页 |
| 6.3 监测要求 | 第89-90页 |
| 6.4 监测设备 | 第90页 |
| 6.5 监测频率 | 第90-91页 |
| 6.6 监测报警值 | 第91页 |
| 6.7 支护桩深层水平位移施测方案 | 第91-93页 |
| 6.8 监测结果与数值计算结果对比分析 | 第93-95页 |
| 6.9 本章小结 | 第95-96页 |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6-98页 |
| 7.1 结论 | 第96-97页 |
| 7.2 展望及建议 | 第97-98页 |
| 参考文献 | 第98-101页 |
| 致谢 | 第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