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导言 | 第8-13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8-9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页 |
1.2 研究思路与内容 | 第9-10页 |
1.2.1 研究思路 | 第9-10页 |
1.2.2 研究内容 | 第10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1.4 论文创新之处 | 第11页 |
1.5 论文的框架结构 | 第11-13页 |
第二章 文献述评 | 第13-18页 |
2.1 产业增长的效率和效益的文献综述 | 第13-14页 |
2.1.1 产业增长的效率 | 第13页 |
2.1.2 产业增长的效益 | 第13-14页 |
2.2 产业增长结构的文献综述 | 第14页 |
2.3 产业增长稳定性的文献综述 | 第14-15页 |
2.4 产业增长福利变化的文献综述 | 第15-16页 |
2.5 产业增长资源环境代价的文献综述 | 第16页 |
2.6 产业增长竞争力变化的文献综述 | 第16-17页 |
2.7 对现有研究的简要评价以及本文研究的新视角 | 第17-18页 |
第三章 产业增长质量评价的理论框架构建 | 第18-26页 |
3.1 产业增长质量的理论界定 | 第18-20页 |
3.1.1 产业增长质量的外延 | 第18-19页 |
3.1.2 产业增长质量的内涵 | 第19-20页 |
3.2 提高产业增长质量的理论机理 | 第20-22页 |
3.3 产业增长质量分析的模型与基本命题 | 第22-26页 |
3.2.1 产业增长质量分析的模型构建 | 第22-23页 |
3.2.2 产业增长质量分析的基本命题 | 第23-26页 |
第四章 中国产业增长质量的评价:2000-2012 | 第26-35页 |
4.1 产业增长质量指标体系的构造 | 第26-28页 |
4.1.1 产业增长质量指标体系构造的维度确定 | 第26页 |
4.1.2 产业增长质量指标体系的构造 | 第26-28页 |
4.2 数据来源与指标说明 | 第28-30页 |
4.3 测度方法的选择 | 第30-31页 |
4.4 基础指标与方面指数权重的确定 | 第31-33页 |
4.5 2000-2012年中国产业增长质量的变动分析 | 第33-35页 |
第五章 影响中国产业增长质量提高的因素分析 | 第35-41页 |
5.1 影响产业增长的效率和效益的因素 | 第35-36页 |
5.2 影响产业增长的结构的因素 | 第36-37页 |
5.3 影响产业增长的稳定性的因素 | 第37页 |
5.4 影响产业增长的福利变化的因素 | 第37-38页 |
5.5 影响产业增长的能源环境代价的因素 | 第38-39页 |
5.6 影响竞争力变化的因素 | 第39-41页 |
第六章 提高中国产业增长质量的路径和政策 | 第41-47页 |
6.1 提高中国产业增长质量的基本路径 | 第41-43页 |
6.1.1 结构性调整路径 | 第41-42页 |
6.1.2 创新驱动路径 | 第42页 |
6.1.3 体制改革路径 | 第42-43页 |
6.2 提高中国产业增长质量的政策转型 | 第43-47页 |
6.2.1 政策目标和思路的转型 | 第43-44页 |
6.2.2 政策内容的转型 | 第44-45页 |
6.2.3 政策支持的转型 | 第45-47页 |
第七章 结论与研究展望 | 第47-49页 |
7.1 结论 | 第47-48页 |
7.2 研究展望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页 |